时间:2017-06-14 09:42:23
1、单选题 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话讲得实在、精妙,颇启人心智。生活的实践也一再告诉我们,凡“悦心”的“理义”,总是深入浅出、如“刍豢”即牛羊肉之类的美食“悦口”那样,否则,很可能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或者是言者声嘶力竭,听者昏昏欲睡。毕竟,感染力不是靠高腔大嗓,更不是靠麦克风的威力,而应像孔雀开屏那样光彩夺目、抢人眼球,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这段文字强调的是_____。
A: 理靠感染,感染要悦心
B: 理的第一要义是真
C: 只有真的理。才能让人真信
D: 要讲艺术,使讲出的理让人容易接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最后一句中通过“毕竟”、“不是”、“更不是”、“而”层层递进,说明理应靠给人美的享受、智的启迪来增加感染力,正如“理义”的传达一样,“悦心”的“理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D选项完整表达了此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B、C选项强调的是理的“真”。A选项为强干扰项,文段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悦心的形式,A选中没能体现出来。
2、单选题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是那里长得最高的茅草,可它的生长过程却极为特别。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但半年后雨水一旦到来时,却像施了魔法一样,三五天后,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却扎根地下超过28米。这段文字启示人们_____。
A: 一个人成长不能只要地面以上的高度
B: 一个人的基础越牢,发展潜力越大
C: 起步最早的,不一定是发展最好的
D: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启示”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前面的部分描述了非洲草原上尖毛草的独特生长过程,最后一句话揭示了造成这个独特现象的内因——尖毛草深深扎根于地下,基础牢固。这给了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一个人的基础越牢,发展潜力越大。故正确答案为B。A、C、D项观点没错,但都没有抓住“基础牢固”这一重点。
3、单选题 阁下的口才纵使可以周旋于老院的众位元老之中,为生存,眼下却只能屈尊当一名化妆品推销员,出众的将才也只能在棋盘上略略施展,或更糟,将漂流长江、壮行西域的雄心转化为麻将桌上的一碰一杠之中,大量的卡夫卡们龟缩在办公室里,成为丧失飞行能力的穴鸟;一张杂七杂八的晚报遮蔽了城市的黄昏,若干个电视频道抚慰着人心的不平,层出不穷的电脑软件帮助精力充沛的少男少女宣泄过剩的欲望。而浩淼无边的互联网甚至已使人丧失承认“生有涯而学无涯”的勇气。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很多的人的才华被无情的现实埋没了
B: 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有潜力的人
C: 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容易沦于平庸
D: 现代人由于诱惑过多,所以难以成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章使用多个并列的分句,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表明很多人即使有许多潜在的才能和雄心壮志,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渐渐磨灭,最后沦为平庸之辈,C项正确。D项错误,沦为平庸并非是源于诱惑。B项错误,文中是说现实对这些人的影响,并非介绍他们的潜力如何。A项将才华未能展示的原因归咎于现实埋没,但文章并没有论证这种因果关系,仅仅是描述这种情况。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履行公务,有利于表现其庄重性、严肃性以及守法、执法、为公众服务的职业特性,同时,也体现出现代的、开放的气息和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是自身素质、品位和形象的一种体现。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_____。
A: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准确、高效履行公务的需要
B: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需要
C: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为社会做出表率的需要
D: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工作人员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的需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借助“同时,也……”、“不仅”、“而且”等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谈的是“机关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开放的气息和要求”、“素质、品位和形象”等可以用D项“国家意识”、“法制意识”概括替换,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A、C描述的都是诸多必要性的一种;B选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
5、单选题 中秋节前一天是周六,我们都休息就把她接回自己家。她那天有点闹,不吃也不睡,可能被什么吓到了。她胆子特小,怎么哄都哄不好。丈夫其实在要孩子之前是不喜欢小孩的,所以有点烦。在给她洗澡的时候,我忘了关窗了,于是他就大声的对我吼 :“连窗户也不关,想冻死她啊?” 文中的“她”与作者最可能的关系是_____。
A: 母女
B: 父女
C: 师生
D: 夫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态度理解题解析本题为考查语气推断类考点的态度理解题。由文中的“丈夫”说明作者是“妻子”,再根据文中表述说“要小孩之前”,说明“她”是一个女孩,是作者的女儿,即作者与她之间是母女关系。材料中提到丈夫了,所以就不可能再是父女的关系;C项师生关系,没有任何依据;D项夫妻关系的判断也有误。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