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9 06:48:26
1、单选题 自然界中,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给相关物种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当其中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时也会影响相关物种。因此,依赖昆虫授粉的植物可能会因为授粉昆虫被杀虫剂杀伤而数量减少,面临灭亡。这段话主要说明_____
A: 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的负面效应
B: 动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的事实
C: 灾害间接导致物种灭绝的过程
D: 人类行为在自然界中引发的后果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B选项只是说明动植物间的依赖,比较片面,予以排除;C选项存在明显错误,文中并未提到过物种绝灭的过程;题中主要讲的是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也会影响相关的物种,而人类行为不是主要说明对象,排除D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项。
2、单选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的全部DNA序列,最终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揭示人类生命的奥秘。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由此引发“伦理炸弹”: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 下列对“伦理炸弹”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 指基因设计者按照自己的理想,对人类进行的重新设计
B: 指人们以“基因设计”为武器,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攻击
C: 指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对“基因设计”进行的攻击
D: 指“基因设计”在人群中引起的反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该题为词句理解题。“伦理炸弹”后面的内容为对“伦理炸弹”的解释,“人要代替上帝创造人吗?基因也会如同零件一样而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吗?人还能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均是人们利用“伦理观念”对“基因设计”所发出的质疑,C项所述符合,即“人们以伦理观念为武器,对“基因设计”进行的攻击”,“攻击”一词与“炸弹”相对应,十分恰当,C项当选。A项仅为“基因设计”的概念解释,并没有体现出“炸弹”,更没有体现“伦理”,排除。B项逻辑错误,攻击的对象应为“基因设计”,而不是“传统伦理观念”,排除。D项表述太过笼统,反响既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伦理炸弹”是指群众的质疑,不是“反响”,排除。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正统的解释认为缠脚是一种控制妇女的方法,是封建统治者所愿意看到的。从理论上说是没错,但是,缠脚从它最 初发生到缠脚小到三寸,有个很长的过程,像宋朝那样只是把脚稍缠得瘦点,不可能对妇女有什么限制。缠脚使妇女便于被控制,有利于黑暗制度的稳定之类的言论,应该是这种极端的病态式缠脚普及之后才产生的。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缠脚从最初出现到缠脚小到三寸,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
B: 缠脚是封建统治者创造出来用于控制妇女、加强皇权的残酷政令
C: 缠脚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或许是古代妇女某种习俗的病态演变
D: 缠脚最初出现的真正原因可能不是作为封建统治者控制妇女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标志词“主要观点”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由转折关系词“但是”可以推断出,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最初的缠脚只是要把脚稍缠得瘦点,并不会对妇女有什么限制,缠脚便于控制妇女这种言论是在之后出现的。D项表述符合文意。A项表示只是材料的细节,而非主旨;B项是作者一开始就反对的观点,与文意相违背;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我们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农业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只有通过强农惠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力,来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广阔的农村市场需求的大升级,才能全面扩大内需,推动我国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应是大力发展农业
B: 世界经济危机可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C: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 强农惠农政策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先介绍了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的现状,然后通过必要条件关联词“只有……才……”指出了经济转型的思路,即“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农村市场需求大升级效应全面扩大内需”是必要条件,只有必要条件满足了,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D正确。文段的主旨在于论述如何实现“经济转型”,而A项把落脚点放在“扩大内需”上,不正确;B项经济转型的契机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文中没有涉及,属于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总是重视很大的困境,却忽略很小的难处,而后者往往是前者的制约因素
B: 忽略了小处,大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C: 不解决眼下的问题,长远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D: 凡事要重视基础,不可好高骛远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该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为富有哲学的话,该话可以理解为“让人感觉到疲惫的不是长途跋涉的旅途艰辛,而往往是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才决定事情的成败”,适度引申即为“我们总是重视很大的困境,却忽视了很小的难处,而后者才是决定事情的关键”,A项所述符合题意,当选。B项中的“小处”表述不准确,而是细节,排除。根据材料,“鞋子里的沙子”并不是 眼下的问题,而是“细节”的问题,排除。D项中的“基础”在句中无法体现,排除。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