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03 13:17:37
1、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而专家表示,应当大力倡导赡养人经常看望慰问老人,但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请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B: “常回家看看”如何入法
C: 精神赡养是道德更是法律
D: “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标题选择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标题选择题。文段首先大段引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的有关规定,最后提出观点,即“如何入法,语言上要仔细推敲”。A项没有提到入法问题。C项文中并未出现精神赡养的道德意义。需要入法的是赡养人看望慰问老人的问题,即“常回家看看”。然而B项“如何入法”不准确,文段并没有集中笔墨讨论如何入法的问题。D项由于文中是修订草案,所以说“或入法律”是准确的。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一般在70%以上。近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大约在55%-65%之间波动。2001年至今,消费率则一直保持在60%一下。全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_____。
A: 维持现有的国民消费水平,使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后劲
B: 进一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C: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促使消费水平稳步下降
D: 积极提倡超前消费,力争超越发达国家80%的消费指标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首先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消费支出的差距,接着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及消费情况,我国全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可以得出我国要提高全民消费水平,同时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与文意不符,D项属于无中生有,而且属于不顾现实的激进政策,都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目前,针对禽流感的特效药泰米氟氯在越南还没有通过卫生部的登记,因此很难在越南广泛流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A: 越南紧缺治疗禽流感的药
B: 越南买不到治疗禽流感的药
C: 禽流感特效药在越南广为流通尚需时日
D: 越南卫生部应该赶紧对泰米氟氯进行登记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由题干可知,由于该特效药没有通过登记,在越南尚未实现流通。C项表述正确。至于越南是否缺治疗禽流感的药、能否买到和卫生部是否该进行登记,文段都没有提及,排除A、B、D。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现在有一种误解,就是许多人都以为自然科学的用处只在增进物质上的文明,而和人类的精神文明没有关系。事实上,我们的物质生活,固然要自然科学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一样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_____。
A: 说明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B: 纠正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片面理解
C: 说明自然科学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D: 说明我们的精神生活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句指出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用处存在误解,“误解”一词表明自然科学与精神文明其实是有关系的;接下来材料又说精神生活需要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肯定了自然科学对精神文明的作用。由此可知,材料的主要意思是说自然科学对精神文明的作用。C项表述最为全面准确。A、B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体词“精神文明”,因此排除;D项为干扰项,“精神生活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是对原文句子的复述,而非对材料的概括,予以排除。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己见,但最后被聘用的却是一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应聘者对其试卷交白卷却被聘用,这件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聪明地不做胜过了愚蠢地做
B: 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 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
D: 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中招聘单位的问题是为了测试求职者对单位的忠诚度,由“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可知,材料着重表现的是对不出卖原公司的行为的赞美,是对人格的赞美,故D项正确。材料并非讲”创新“或”才能“,A、B、C均偏离题意,故不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