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每日一练(2016年06月14日)

时间:2016-06-14 09:25: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下面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B.谢娜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春节期间,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2.请找出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B.在座的教师和同学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英雄的父亲和他的小儿子


  C.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


  D.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3.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4.①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


  ③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


  ④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


  ⑤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


  ⑥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生态平衡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⑥①③


  B.②③④⑥⑤①


  C.⑤②①④③⑥


  D.⑤②④③⑥①


  5.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  ),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91考试网公务员频道(www.91exam.org) 题目或解析有误,


  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的能力。


  A项“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其他三项语句表达通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此句歧义为:(1)大家欢迎的是英雄×××的父亲和这位英雄的小儿子(2)大家欢迎的是英雄×××的父亲和父亲的小儿子(即英雄的兄弟)。


  3.答案: B


  解析:


  从位置上看,横线处的语句应当承接上文,对孝德进高校德育作肯定总结,并且启示下文,提出进德育的形式途径,因此B为最佳选项。A、C、D项与上文连接唐突、不连贯。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根据叙事逻辑,应从“生态”大概念引入到“生态红线”小概念上,故开头顺序应为⑤②,排除A、B项;由①句“因此”可知,此句是对生态红线问题的结论性陈述,应放在句尾作总结,故答案为D。


  5.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语句填空题。


  与后文“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语序相对应只有C、D,排除A、B;而“新鲜”与“陈旧”不能对应“一般化”和“特殊化”,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 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 ★ 
 ★ 公务员考试试题汇总 ★ 
 ★ 省市县导航及其他考试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