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7 11:42:04
1、单选题 公开公平公正应体现为制度安排,但领导干部是否出以公心,仍是关键所在。任何人看问题都有局限性,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真非,故当求公是公非。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至少,这个“例外”应被多数人所认可,并有据可依。有公心,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绝不藏着掖着。对所有询问,给出合乎实际、合情合理的解释。有公心,就应该不折不扣地依规章、依程序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增减程序。是否出以公心,检验的标准不是表态,而是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阅读上面文字,选出不属于“有公心”的一项。_____
A: 有公心,就不怕把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
B: 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
C: 有公心,就不会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
D: 有公心,就会坚持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中“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可知A项表述错误,把“应披露的信息”偷换成了“信息”,当选。根据第三句可知B正确,根据倒数第二句可知C正确,根据最后一句可知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因素,但与此同时,高校培养方式不合理、专业设置不科学也难辞其咎。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综合学科设置。对本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B: 高校培养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C: 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通病
D: 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典型的主旨概括题。本题较为简单,注意对关键词的把握。文段中提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二是高校培养和专业设置不合理。文中通过“但”转折,强调了后者难辞其咎,接下来对其展开论述。故对后者原因的阐述是本段文字的重心。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B。
3、单选题 (2004年国考)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空穴来风”的意思是_____。
A: 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 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缘由的
C: 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 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一方面如果能明确知道“空穴来风”的准确含义,也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具体语境的前后制约关系来进行推理判断。通过“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可知“有的……有的……”引导的两句内容“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表示的是相反相对的并列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了解“无中生有”的反面来认识“空穴来风”,即事情还是有一定缘由的,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
4、单选题 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_____
A: 世界原本是美好的,我们应热爱生活
B: 用悲观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是人类的天性
C: 心情的颜色决定着世界的颜色
D: 为物所扰,为己所累,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是在讲生活态度的问题,作者要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选项A直接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即作者意在告诉我们的内容,故应选A。
5、单选题 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不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农民进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享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 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入大中城市
C: 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 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中心句。后面从两方面论述了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其意在说明的是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