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7 11:23:31
1、单选题 费孝通在反思一生学术研究时,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根据这段文字,“文化自觉”的主要作用是_____。
A: 使文化的发展方向更为可控
B: 使人们能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
C: 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文化的来源和特点
D: 使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转变更为容易
2、单选题 流行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就像“电”派生出一批带“电”词语一样,“网”的出现必然也会派生出一批带“网”的同语,使“网络”从新词变为基本词。与网络相关的词语在汉语词语系统中会逐渐确立自己的位置。采用表意方法的新词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如“PC机——个人电脑”,“妹儿——电子邮件”等。对新词语如果过分严格地限制、挑剔,就会限制它的活力,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_____。
A: 语言现象错综复杂,语言观念渐趋多元
B: 新语言现象令人关注
C: 流行词语漫议
D: 对语言生活中的新现象要采取宽容的态度
3、单选题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 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口。
下列不属于古阳关闻名遐迩原因的一项是_____。
A: 古阳关是通往西域边防的重要关隘
B: 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
C: 古阳关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 故名阳关
D: 古阳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4、单选题 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_____。
A: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D: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5、单选题 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_____。
A: 关于鲛人的考证
B: 鲛人的神秘传说
C: 有关鲛人的诗文
D: 鲛人的真正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