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7 09:59:07
1、单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情与法理的冲突是司空见惯的。法律是公共生活领域的共同准则,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应受人情关系的影响,人情关系一旦干涉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基于法理的正义和秩序就得不到保证。上述这段话不表明_____。
A: 人情交往方式在私人生活领域是合理的,但人情交往方式泛化到公共生活领域,就失去了其合理性
B: 人情交往关系具有更多的“私人”性质,而公共生活具有更多的“公有性质”,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
C: 人情关系到了公共生活领域,就显出其狭隘性,不一定对公共生活起破坏作用
D: 人情关系到了公共生活领域,会出现以人情分配公共利益的情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本段表明了现实生活中,人情和法理是有冲突的。A项为“人情关系一旦干涉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基于法理的正义和秩序就得不到保证”的同义替换。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法理的正义和秩序就得不到保证”并不意味着对公共生活起破坏作用,C项正确。D项从文中可以推断出,为“不将人情关系带入公共领域”的原因。B项“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说法错误,两者的“性质”不同,经常有冲突发生,这并不能说明“二者是对立关系”,B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_____。
A: 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 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 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 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态度理解题解析考查观点分析考点的态度理解题。本段的中心句是在转折词“但”之后“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即强调公民个人要有环保意识,环保法规才能取得效果,D正确。A、B项分别强调政府的作用和法规制定的重要性,不符合文中观点;C项理解不正确,文段强调的是公民“自我”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非在法规中体现公民意愿。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扫大街,从官员和机关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好事,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显示出领导干部勤政为民。但是,从干部的个人权利讲,义务劳动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是行政命令的驱使;从环卫部门的角度来看,如果干部常态化扫街确有必要,反映出的可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环卫工人的数量不够,人手短缺;要么是环卫工人不好好干活,工作留下了很多死角。下列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_____。
A: 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参加义务劳动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B: 领导干部带头扫街能激发环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C: 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D: 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很可能会造成民众的误解,达不到理想效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材料中“但是”转折出“不能使行政命令”、“反映出两个问题”,这表明作者对“领导扫大街”的态度是否定的。作者质疑干部扫街常态化反映出“人手短缺”、“环卫工人不好好干活”。据此分析D项符合怀疑的意思。前述作者对领导扫大街持否定态度,据此可以排除B、C项“积极意义”的叙述。A项“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说法不准确,原文没有明显的支持论据,且不能概括整段文字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项。
4、单选题 从科学本身而言,要得出新的理论,首先,要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做出抽象,把所涉及事物的本质客观地联系起来,即得出一个统一的模型;其次,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理论,要把已有的有关单独理论概括其中,即新理论可以解释原有理论能够解释的全部。这就是科学活动所遵循的基本逻辑。以下选项中最能反映这种逻辑顺序的是_____。
A: 新框架——新理论——新探索
B: 新框架——新探索——新理论
C: 新探索——新理论——新框架
D: 新理论——新框架——新探索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阐述了新的科学理论产生的逻辑顺序,首先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抽象出统一的模型框架,然后在此模型上进行探索,最后推导出新理论。B项最符合题意,A、C、D都没有把握对文段的逻辑顺序,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了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这段文字谈论的是_____。
A: 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 科学和文学的互相激励作用
C: 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D: 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先讲科普文章要靠作家写得好才能激起公众兴趣,即文学能够促进人们追求科学、探讨科学,继而讲到科学发展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从而促进文学的发展。这是两者互相激励作用的表现,可知B项表述正确。A、D两项片面,可排除;C项“依赖"表述绝对化。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