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7 07:56:43
1、单选题 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的是_____。
A: 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 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 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 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推上下文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思想或行为路径错误。整篇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后就是选项B。而A、C、D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推断类>劝导说服类>推上下文
2、单选题 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语句是_____。(1)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2)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①春风吹绿了柳枝②春风把柳枝吹绿③柳枝被春风吹绿④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A: ④①
B: ④②
C: ③①
D: ③②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语句衔接,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排序衔接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语境协调,具体表现在语体风格和感情色彩前后一致。(1)句中用“冰”和“草”做主语,与选项中的“柳”是同类事物,可初步选定③④;从前文“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表现为主动句式,所以,排除用被动句式的第③句,故(1)处应选④。(2)句中用“阳光”和“细雨”做主语,“春风”与其为同类事物;再从句式来看,排除用“把”字句的②,最后选定①。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推断类>排序衔接类>语句衔接
3、单选题 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______。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填入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 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 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 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题干中的排序衔接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语境的协调一致,原文第一句说的是孝德很重要,理应在高校德育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句说的是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增进大家对孝德教育的认同。中间第二句为空缺句,应连接第一句和第三句。而选项B正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A,第一句话说的是“理应”、“冗全应”,而不是“如果”、“假如”,所以第一句和二句并不是假设与结果的关系,不能用“那么”连接。且第一句中并没有提及“方式”,A项的问句问得很突兀,明显与第一句脱节。故排除A。同理,原文第一句与D项也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排除D。选项C的“多种多样”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所以,本题答案为B。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推断类>排序衔接类>语句衔接
4、单选题 推理通常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即根据某种一般性原理和个别性例证,得出关于该个别性例证的新结论。归纳推理则从一定数量的个别性事实,抽象、概括出某种一般性原理。但更精确的说法是: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即前提真能够确保结论真;归纳推理是或必然性推理,前提只对结论提供一定的支持关系,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最能准确地体现这段话的本意的是_____
A: 推理是研究个别与一般关系的科学
B: 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也是唯一可以用于指导实践的推理方式
C: 这段文字概括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区别所在
D: 推理实际上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主要工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本段文字属于先总后分形式,共分三层意思,后两层意思就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分别作概括,以说明两者的区别,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最符合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C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推断类>劝导说服类>寓意启示
5、单选题 对中国的马克思研究者来说,利用马克思著作的既有中文译本是一个便捷的途径。但为了解读的准确性,研究者有时需要对照马克思的原文,必要时还需对照各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各主要语种的翻译者大都是马克思研究的专家,翻译本身就渗透了他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因此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实际上也是借鉴前人的智慧。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原本是借鉴前人的智慧。
B: 马克思文本解读,中文译本是一个便捷的途径。
C: 马克思文本解读,要善于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
D: 马克思文本解读,有时需要对照马克思的原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是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态度情绪词)中的关联词如“但是”、“但”、“因此”等。本材料的重点关联词是“但”,它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意图强调,排除B。根据语句问的关系可以看出,第一句作者说利用马克思著作既有中文译本研究马克思是一个便捷的途径;第二句作者通过“但”转折,说明为了解读的更准确,研究者有时需要对照马克思著作原文或主要语种的版本;第三句作者重点阐述了对照主要语种的版本“是借鉴前人的智慧”,由此可以看出“参照主要语种的马克思著作版本”是作者意图强调的,排除A和D选项。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推断类>劝导说服类>寓意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