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5 02:56:48
1、单选题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力量筹集资金,以安置大龄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服务类岗位。以“4050”人员为主的“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群体,他们在下岗中经历了自我同一性的解构,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而,在文明乘车监督员这个公益性岗位中,他们逐渐地摆脱自我认同危机,在新的社会角色扮演中获得了新的群体归属、新的自我价值,在自我意义的追寻中,重新建构了自我,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这段话主要强调_____。
A: 公益性岗位的定义
B: 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自我重塑
C: 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主要心理特征
D: 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先概括了公益性岗位的定义。接着提到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在下岗中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与焦虑,然后用转折词“然而”表示北京文明乘车监督员在这个公益性岗位中逐渐摆脱了危机,获得了自我重塑。所以这段话主要是通过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在这个公益性岗位中自我重塑来说明公益性岗位有助于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D选项符合文意。AB选项片面,只是材料想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部分;C选项不能表达出公益性岗位对从业者的帮助这一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社会公正是历史的。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这段文字说明_____。
A: 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 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 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 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阐述了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接着引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个关键句,最后再通过恩格斯的说过的话进行验证,说明社会公正是历史的,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A、C、D三个选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片面的,只有“历史的”最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窄得芥蒂难容。这段话的意思是_____。
A: 记忆的作用巨大,无所不包
B: 记忆可让人宽容,也可让人妒忌
C: 记忆的作用无法把握,可大可小
D: 记忆提醒人们做事不可太死板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本题主要讲述记忆带来的两面性作用。“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即意为宽容,“使人心眼儿狭窄得芥蒂难容”则相对地指让人妒忌,所以选择B项。A项仅提到包容这一作用,片面错误;C项表述有误,题干并未提到记忆的作用是否可以把握,所以不选;D项没有抓住材料的重点是谈记忆的作用,也不选。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长期以来,中国队在乒乓球比赛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或者说独大。这种局面持续的时间之长,已经让很多人感觉乒乓球成了一项中国人自己和自己玩的运动,虽然水平很高,但大大降低了观众看比赛的归属感和竞争心态。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乒乓球比赛中国队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B: 乒乓球成了一项中国人自己和自己玩的运动
C: 中国队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降低了观众看比赛的兴趣
D: 世界各国观众对乒乓球比赛日渐缺乏兴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主要观点”知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句介绍了中国队在乒乓球比赛中的现状,第二句从“虽然......但......”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但”后面的部分,即在这种现状之下观众的心态,故答案为C。A项只是观点的背景,B项不是材料的重点,D项没有谈到中国乒乓球的绝对化优势,也有绝对化的嫌疑。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神经冲动传递的过程听起来相当简单。使人惊奇的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一些神经元拥有数以万计的突触,这些突触使得这些神经元能够和其他无数个小神经元交换信息。即使在你休息的时候,数以亿计的神经冲动也在通过你身体里的神经网络进行传递。这段话表明_____。
A: 神经冲动在体内快速、频繁、无休止地传递
B: 神经冲动的速度快、质量高
C: 神经冲动的数量多、信息量大
D: 神经冲动要利用身体的神经网络进行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材料二、三、四句构成并列结构。材料第二、三、四句分别说明了神经冲动在体内传递的快速、频繁和无休止。故正确答案为A。B项的“质量高”在材料中未提及。C项表述错误,材料提到“突触”数量多,并非神经冲动。D项未抓住材料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