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01 07:45:21
1、单选题 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 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 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 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图书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然后分别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列举了作家的不同定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儿童图书作家定位的细化问题,与之相符的为B项。A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作家写作的“目的性”。C项过度引申,不能从文中得出。D项错在文段并不是为了鼓励作家确定方向,而是陈述这一事实。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 人类为什么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这段文字意在表达_____。
A: 能够区别左右,是证明人类高于动物世界的关键所在
B: 左右大脑的不同分工及合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关键
C: 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D: 人们总是钟情于对称之美,但有时创造性恰恰寓于不对称中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人类能够区别左右的奥秘在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正是左右脑的分工与合作使得人类的思维活动得以正常运转,从而认识和改造世界。其余三项主要是对左右脑所反映的具体表现。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3、单选题 不善于与人交谈,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或误会。每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要求都不相同,每个人表达自己及领会他人意思的本领也因人而异。这段话直接支持的一种观点是_____。
A: 不善于交谈是引起纠纷或误会的一个原因
B: 虽然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交谈,但要相互理解却很困难
C: 由于交往双方各有不同的交往目的和要求,所以领会对方的真实意思是比较困难的
D: 表达自己的意思比较容易,领会他人的意思比较困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第一句话是整个文段的主旨句,总说不善交谈会引起误会,再阐述具体情况,故正确答案为A。B项“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交谈”文段未体现,排除。C项“交往的目的”文段中没有提到,而且领会别人真实意思困难也并非都是因为交往目的和要求不同,排除。D项对比了表达自己意思和领会他人意思的难易程度,这一点文段中没有提及,也排除。
4、单选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能有所长进。但实际上总有一些人,确实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没有任何进步,甚至退步。安于现状,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不会有什么新的打算。这种心态让一些人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能不能长进,怎样能长进,需要每一个职场中人认真思考。激情地投入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这段话的主旨是_____。
A: 在职场中要充满激情的工作
B: 态度决定“高度”
C: 职场中人应对未来有计划
D: 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工作水平和能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中提到“这种心态让一些人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心态的重要性。“激情地投入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而这两种态度产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发展高度,B项正确。A选项表述片面,材料重点在于激情工作和麻木工作的对比,而非只是对激情工作的提倡;材料中提到的是工作的态度,而非“计划”,所以C不选;D选项“提高工作与能力”不是材料论述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对伐盗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宁事,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填入上面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 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 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 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填空。填入的语句应为三个成语的排序,“肆无忌惮”指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群起效尤”指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通常为贬义;“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根据下文“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可知,必须要做了之后才能受到损失,比较三个词语,“肆无忌惮”和“群起效尤”均不是“行为动作”,而为“心理活动”,仅靠“心理活动”是无法造成损失的,所以最后的词应为“以身试法”,排除ABD。再看两个心理活动,应是先“什么都不顾忌了”才会“去学习”,即“肆无忌惮”在“群起效尤”之前,验证C正确。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