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8 01:52:21
1、单选题 无知不等于没学问,无知跟没有学问是两个 概念。北宋皇帝宋徽宗是被金兵俘虏的,押到东北,坐井观天,死在那里。你说他没有学问,可不对,宋徽宗有学问,字写得好,词写得好,画画也非常好,他是个大才子。可是宋徽宗是无知的,就谈一件小事。宋徽宗是属狗的,他当了皇帝以后就下令全国不准吃狗肉。中国人从古就吃狗肉,现在不准吃狗肉,民间怨声载道。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_____。
A: 权力加无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B: 社会管理要有“制衡”机制
C: 任何领导的功过都具有不对称性
D: 领导者要适时地调整和改变策略
2、单选题 有项购物实验,先让购物者看一些他们喜爱的物品,或者厌恶的物品,以改变他们的情绪,然后再展示一些普通物品的图片,让购物者在其中进行选择。结果发现,受积极情绪控制的受试者,能够很快做出购买决定,且他们的决定更不容易被其他原因所改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心情愉快能让购物者做出快而不易变更的决定
B: 提示售货员切不可让顾客购物时产生厌恶情绪
C: 购物者看他们喜爱的物品会很快做出购买决定
D: 情绪不好的购物者会很快改变他们的购买决定
3、单选题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作者的观点是_____。
A: 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C: 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D: 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4、单选题 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度的前提下而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_____。
A: 出现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
B: 已获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C: 主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D: 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5、单选题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奋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豚,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这段话告诉我们_____。
A: 发愤读书时不择时选地。
B: 发愤读书时需要选择好的书籍
C: 发愤读书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D: 家塾、旷野之地、热闹之地均是读书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