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3 21:57:29
1、单选题 要成巨富,还须“争时”,放远眼光,走在别人前面;当然,仅有眼光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一流的货殖家,更要像刁间那样具备“智”“勇”“仁”“强”四种品德。这是白圭的理论,而为刁间所充分实践。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_____。
A: 刁间是个成功的商人
B: 白圭的理论重要的是实践
C: 品德优秀对想成为巨富的人非常重要
D: 要成巨富,须放远眼光,走在别人前面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B选项都是概括不全,只是文段的部分概括,A项只是概括了刁间是谁,B项只是说明白圭理论。D选项是以偏概全,是对文段前半部分的概括。其次,对原文信息的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或中心句。寻找作者强调的侧重点,可以发现"当然……品德"这一句非常重要,是递进的关系,是成为巨富要注意的重点,所以C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2、单选题 通过经济手段征税,把碳排放作为一项成本,计人工业生产和个人生活中,在经济学上顺理成章,但在政治上却有着极大的风险。既难以得到工业界的支持,也不容易说服选民。虽然是以碳排放名义征税,却往往会被认为是政府变相加税,或者是通过人为增加成本来压缩市场需求,不得人心。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
A: 通过经济手段征税不得人心
B: 以碳排放名义征税实质上是变相加税
C: 对碳排放征税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D: 对碳排放征税有极大的政治风险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文段第一句即主旨句,后两句是对其原因的解释说明。D项是对主旨的最好概括。A项把话题主体指向通过经济手段征税,表述错误,属于偷换概念;B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强调征收碳排放税的影响,且丝毫没有提到其正面影响,C项属于概括不当。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3、单选题 从汉语的使用习惯上讲,“批评”起码包括“批”和“评”。“批”绝对不是大批判的“批”,而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一种努力使自己冷静理性的“批注”之“批”。也就是说,认真地、换位地解读被批评的意见,不要歪曲、夸大,再“注”出意见。至于“评”,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到言字旁边的“平”。语词、语气、态度应该努力平和,应该避免为了惊人视听而故意走极端,施酷评。但是也不必惧前怕后、缩头缩脑,可以有自己的个性、风格和锋芒。总之,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批评”的生命正是朝向公正、公平、平和的努力过程。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解释“批评”的字面含义及其文化传统
B: 阐述批评者应如何构建健康的文化批评氛围
C: 暗示现今的“批评”或哗众取宠或缩头缩脑,已偏离其初衷
D: 从“批评”这两个字的初源、字义本身来分析批评应有的态度与精神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这段文字主要从汉语的使用习惯上来阐释“批…‘评”二字的涵义,并说明批评者应如何进行“批评”,要明白…批评’的生命正是朝向公正、公平、和平的努力过程”。D项准确概括了文段的主旨,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4、单选题 相比于儒家的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道”,老庄之“道”因其玄虚的特征,更宜于作出超越性的解释,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它永远具有无限的可能,化生万物却始终保持自身的虚静,不因世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在万物源于道的根本原理之下,个体生命与道本是统一的: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这段文字旨在说明_____。
A: 儒学与道学在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上存在本质不同
B: 道学蕴含的宗教意味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 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
D: 只有摆脱俗世的羁绊,人才能体悟“道”的内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中心句。本段中“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这点明主旨。文段通过与儒家的“道”对比,阐释了老庄之“道”的特征。基于此种特征,老庄学说更能从精神上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因而在魏晋时期蓬勃兴起。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魏晋时期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而选项A、B是概括不全,都是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表现,D选项过于绝对。文中是“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5、单选题 中国的沙漠的确为世界上的科学家提供了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已经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寒冷的南极洲,也去过了地球上最为干燥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极端环境。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_____
A: 中国沙漠为火星研究提供理想场所
B: 中国沙漠比南极洲更适合进行生物研究
C: 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
D: 具有最极端的环境是中国沙漠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材料中的第一句是关键句,表明了材料的主旨,因此正确答案选A。选项B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选项C“为何”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交代;选项D主体错误。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