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7:45:23
1、单选题 某日,刘某因给朋友过生日而喝醉了。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刘某用刀捅死了前来劝阻其闹事的饭店服务员。下列关于刘某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
A: 刘某是在意识不清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
B: 刘某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 刘某酗酒后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D: 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刑法解析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酒后犯罪和正常人犯罪一样对待。醉酒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重或者从轻情节。另外,犯罪行为的免除事由也不包括醉酒的。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甲开汽车到单位后,因疏忽忘记拔出车钥匙,被乙发现,乙发动甲的汽车刚要离开时,甲正好回来,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构成抢夺罪未遂
B: 构成侵占罪未遂
C: 构成抢劫罪未遂
D: 构成盗窃罪未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刑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抢夺罪、侵占罪、抢劫罪和盗窃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某虽然忘记拔出车钥匙,但此时汽车仍然是甲实际占有的,不属于遗忘物。因此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关于平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平等是历史的范畴
B: 人人平等这一观念的确立是因为宗教的兴起和不断的传播
C: 平等是人和人的对等对待的社会关系
D: 平等要求采取一视同仁的普遍原则,反对区别对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宪法解析D项说法过于绝对,平等并非采取绝对的一视同仁,而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平等权表达的是权利主体在法律所限定的范围内的平等。范围的限定决定了这种平等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相对性的理解:一是现实权利的平等是相对的——法所确定的平等权是一种形式表达上的平等,而不就等于实际平等,或权利实现结果上的公平。究其原因在于,个体本身在能力(素质及其所拥有的实现权利的条件)上,以及社会对权利和义务及其保障在分配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其他基本权利的享有是相对的——就对那些可以在一定条件被限制或剥夺的权利(如人身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财产权等),以及因群体类别不同(如一般群体与特殊群体)而生的不同权利的享有而言,公民之间的平等是相对的。如,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与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在政治领域中所享有的权利就不可能是平等的。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当连续的图像变化超过每秒帧画面的时候,人眼便无法分辨每幅单独的静态画面,因而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_____
A: 12
B: 24
C: 360
D: 1024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生活常识解析人眼分辨率为23.98帧,约24帧,也就是人眼对超过24帧的画面不会感到频闪,而低于24帧会感到闪烁,感觉画面不连续。当电影胶片以每秒24帧画面匀速转动时,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答案选B。
5、单选题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C: 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宪法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由此可知A项正确。B、D项表述均正确无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是关于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的错误理解。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相关知识点:《世界人权宣言》在第17条宣称:“人人得有单独的财产权以及同他人合同的所有权;任何人的财产不得任意剥夺。”其中“任意”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未经法律许可,个人的财产不得被政府或他人剥夺;二是如果某国的法律允许,该国政府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征收个人的财产。关键是有无法律规定,遵不遵守法律,是否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