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1 01:47:08
1、单选题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示的是_____。
A: 反对“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理由
B: 建议把“龙”作为中国形象的标志
C: “龙”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D: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主要阐述了“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局限性,B项与文段含义相反,故排除;C、D两项是文段的表面含义,而该题问题是“最有可能是在表达”,即需要通过文段发掘深层含义,故排除C、D;A选项反对“龙”作中国形象标志的理由与文段阐述“龙”作为标志的局限性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经济增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有所减少,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今年我国原油产量将达1.75亿吨,比去年增长1%,而原油消费量将有可能突破3亿吨,比去年增长12%左右;进口将会超过1亿吨,有可能接近1.2亿吨,比去年增长30%左右。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_____。
A: 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加大
B: 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C: 我国原油供给紧张
D: 我国原油消费主要靠进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根据材料中“原油产量达到1.75亿吨,而消费量将可能突破3亿吨,进口会超过1亿吨,比去年增长30%”可知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加大,所以A正确。材料中说随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经济会适度放缓,对能源的需求有所减少,但是不能说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少,所以B项错误;C项中“原油供给紧张”表述有误,材料说的是“供求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缓解”;材料体现出来的是我国原油生产量大于进口量,所以说D项“我国原油消费主要靠进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目前,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还无法做到。国外地震学家普遍认为,地壳下层的塑性岩石或蛇纹岩被挤进地壳上层的裂缝中时,就会引发地震。这些容易滑动的蛇纹岩是由富含铁、镁的矿物与水作用而生成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氢气。一旦该层发生断裂,氢气就经由断层的裂隙冒出,致使正常空气中的氢气浓度剧增。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 说明地震并非不可预测
B: 描述地震发生的大致过程
C: 介绍一种地震预测的方法
D: 揭示地震与地层断裂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先是说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很难,接着着重介绍了国外地震学家普遍认可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文段论述的核心是地震可以预测及其预测方法,故正确答案为C。B、D项均未提到“预测”,故排除。A项“并非不可预测”只提到了可以预测的一个方面,没有提及预测方法,表述片面,排除。
4、单选题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学生的天职也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学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_____。
A: 可持续发展是教育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B: 现代教育的弊端是市场经济功利性副作用的体现
C: 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生存
D: 现代教育的弊端是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从材料可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只是教育的一方面,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所以学习文化知识不止是为了生存,还有生活和发展。C项过于片面,只指出了教育的基本目的中的一种,推断不正确。A选项可由“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得出;B、D选项都指出“现代教育的弊端”,根据材料“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学生的天职也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可知,现代教育大多都把“应试”作为教育的目的,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实则为市场经济功利性副作用的体现,忽略了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B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清初,戏剧家李渔病重。他不同意找开处方个个能医好病的医生看病,而专找开处方治死过人的先生来看病。这使妻母不解。事后,李渔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肯定见危重病人就推。不会有救治危重病人的本事,而致死过人的先生,不惧重死症,虽然死过人,可也有了经验。”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不包括_____。
A: 死和活是对立统一的。医生要在危重之中救活人,就会面临死和活两种可能
B: 只有敢于并善于在“死”里救活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尽管他有救不活的时候
C: 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不允许别人失败
D: 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恰恰是庸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道理推断题,材料中只说“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遇见危重病人就推”,并没有说他们是庸医,所以故事说明的道理不包括D项。A项是从对材料的理解而引申的对矛盾的理解,是正确的。分析李渔的话,可以总结他的观点是对敢于救治重症者的先生的肯定和对个个能医好病的先生的否定,由此可直接推出B、C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