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2 07:56:06
1、单选题 “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与地方的不再是作为文化的两极而存在,而是作为并联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原则而存在。这些过程不仅仅包括跨边界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将内在于民族国家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加以转化。这就是我所界定的“世界化”。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
B: 世界化意味着内在的全球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
C: “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的和地方的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D: 世界化包括跨边界的联系和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主要观点”一词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本段文字主要是作者关于“世界化”的界定,首句用“全球化”来引出下文中对“世界化”的阐述。文中的“不仅仅……,而且还……”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世界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B选项正确。A、C项未抓住本段的主体词“世界化”,故排除;D为强干扰项,“世界化包括边界的联系”是文中的原话,没有问题;“世界化包括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并不是这段文字表达的观点,所以D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 一个画家要明白宣告的宗旨是使得人们对于人生,对于自身,对于自己生活中所能起的作用感兴趣。而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艺术使人们相信人生是一场很有意思的游戏,人人都能参加,任何生活方式,哪怕高雅,再拘谨,总是会有很多出路和通道。况且人生的乐趣也不归政治家或百万富翁所专有,而是公平分配的,只要我们为它留出一点时间,耐心和想象力,不要只泡在什么具体的目标或粗犷的野心中去。因此,真正的艺术和绘画在我们身边悄悄说出的那个重大的秘密是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
A: 我们想要了解的事物,总是始于我们的好奇心
B: 千变万化的生活,决定我们的人生是否充实
C: 只要我们的生活充实,生活经验本身自有价值
D: 人生的意义完全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主动索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语句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语句填空。本文论述艺术的宗旨是让人们产生兴趣,这种游戏人人平等,只要为它留出时间、耐心和想象力,此处的它指代“人生的乐趣”,而与“具体的目标和粗俗的野心”相反的是前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日常生活本身。总而言之,“因此”之前的句子就是说画家通过艺术告诉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乐趣,这与C项意思相符。据此判断A项,想要了解的事物和人身的乐趣不能同意替换,B项“决定”一词原文没有这个表述,D项,给予和索取文中也没有提及。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人类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固然必须正视,但普通民众是否就无可作为呢?在灾害预测还无法做到完全精确的今天,每一个人该如何保护上天赋予我们的宝贵生命,该如何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做出最及时而智慧的选择,该如何自救、救人,避免或减少悲剧的发生?这些事情,其实都可以通过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完成。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 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命
C: 灾难降临时的及时而智慧的选择非常重要
D: 教育可以在自然灾害中保护更多宝贵的生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材料首先提到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是个漫长个过程,然后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材料重点,即设问句引出的“该如何”。最后一句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来解决。引申可知材料想要表述的是教育可以在灾害中保护更多生命。D项完整表述了材料的主要内容。选项A是转折前的事实的陈述,不是材料要表达的重点;B项“首要任务”在原文中体现不出来,属于无中生有;C项是“该如何”中的其中一个方面,比较片面,属于概括不全。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公车改革的漏洞是一面镜子,它寓示着,只有让所有公共治理的漏洞都充分聚焦民意,社会才能进步,现在,公车改革新政遭遇质疑,让那些可能被权利钻空子的漏洞被及时曝光,尽管会让人看到改革滞重难行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感受到民意洪流无法阻挡。每一项制度改革的漏洞,如果都能有民意与权利进行深度博弈社会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一路畅行。对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提炼准确的是_____。
A: 公车改革 民意 权力 博弈
B: 制度改革 轨道 权力 畅行
C: 漏洞 民意 权力 博弈
D: 公共治理 轨道 权利 畅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意在通过“公车改革的漏洞”探讨如何通过民意与权利深度博弈,使社会进入民主法治轨道的问题。故漏洞、民意、权力和博弈为关键词。“公车改革、制度改革”等并非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表面主旨题
5、单选题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下列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 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 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 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D: 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由材料中“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这一句我们看出,作者在这里引述恩格斯的话并不是指出天人合一思想的局限性,而是强调它的“深刻的合理性”。所以C推断错误,当选。由“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精神”和“理性”都是人类独有的,因此“精神”和“理性”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就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因此A 项正确;从“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是负面的,因此B 项正确;由“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可知论,它的认识对象就 是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由此可以推出“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因此D 项说法也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