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 ★ 
 ★ 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公务员考试公告(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修订内容的通知)(三)

时间:2015-03-13 19:38: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小板减少性紫癜

  1)病史询问要点:有无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史,如鼻出血或牙龈出血,有无家族出血史。

  2)查体要点:注意有无紫癜、牙龈出血点、口腔黏膜血疱等,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

  3)辅助检查要点: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参考值下限。

  有出血症状并伴血小板减少即可诊断。

  3.2.14  过敏性紫癜

  1)病史询问要点:有无自发性的皮肤紫癜,尤其是两下肢皮肤反复出现紫癜,紫癜治疗情况,是否可自发消退;有无其他类型紫癜的相关症状如腹痛、关节痛、血尿等。

  2)查体要点: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病变仅表现在皮肤,紫癜的特点是分布于四肢、臀部,多在伸侧,多为对称性,皮疹分批出现,可高出皮面伴痒感;其他各型紫癜可在皮肤紫癜发生前或发生后出现相应体征,如腹型紫癜可有腹部脐周压痛,关节型紫癜可见关节红肿、压痛及功能障碍,肾型紫癜可有水肿、血压增高等,结合紫癜特点一般容易诊断。

  3)辅助检查要点: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正常。

  尿常规:肾型紫癜可有镜下血尿、尿蛋白阳性。

  3.2.15  血友病

  1)病史询问要点:有无家族史,有无皮肤黏膜自发出血或轻伤后出血不止史,或月经过多史,创伤或手术时有无异常出血史等。

  2)查体要点:发作期可有关节肿胀和压痛等体征。

  3)辅助检查要点:本病主要通过病史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一步做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学检查确诊。

  3.2.16  白血病

  1)病史询问要点:有无发热、出血、贫血等相关症状。

  2)查体要点:检查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有无贫血貌,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胸骨压痛等体征。

  3)辅助检查要点: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分类可见各期白细胞;多呈正常细胞性贫血。

  可疑病例应及时请血液科会诊,必要时作骨髓检查以明确诊断。

  3.3  注意事项

  3.3.1  血液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体检中应尽量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本人应如实反映),以寻找原发疾病线索;查体应认真全面,避免遗漏重要体征;除了血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增加实验室辅助检查项目。要综合分析病史询问、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尽可能地避免漏诊。

  3.3.2  血液病多属于全身性、难治性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大多较为严重,故原则上均按不合格处理。但有些血液病,其病因明确(如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炎症等)且易于纠正,对健康影响较小(如只引起血小板或白细胞一过性轻度减少或增高、轻度缺铁性贫血等),消除病因后复查能够很快恢复正常,可按合格处理。

  3.3.3  血液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病因体检中一时难以明确,且体检的目的主要不是针对病因寻找治疗方法,故应注意把握疾病的诊断,能够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即可。除贫血外,对其他一些血液病的病因学诊断、病名诊断不必过分深究,例如可作出血小板减少症、紫癜等初步诊断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不合格结论,而没有必要作出是何种血小板减少症、何种紫癜的诊断。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修订对照表

序号

原表述

修订后

2篇体检项目及操作规程6.1血常规(第1617页)

1

6.1.1红细胞总数(RBC

【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

6.1.1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2

6.1.2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

6.1.2血红蛋白(HGB)

【参考值】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3

6.1.3白细胞总数(WBC)

【参考值】(4.010.0)×109/L

6.1.3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3.59.5)×109/L

4

6.1.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为0.010.051%5%),分叶核为0.500.7050%70%)。

嗜酸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粒细胞:0.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

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银屑病、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宫颈癌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嗜碱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减少一般没有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减少常见于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伤寒、疟疾等;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6.1.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1.86.3)×109/L40%75%)。

嗜酸粒细胞:(0.020.52)×109/L0.4%8%)。

嗜碱粒细胞:(0.000.06)×109/L01%)。

淋巴细胞:(1.13.2)×109/L20%50%)。

单核细胞:(0.10.6)×109/L3%10%)。……

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银屑病、天疱疮、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及宫颈癌等;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有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减少一般没有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减少常见于某些白血病或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等。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伤寒、疟疾等;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

6.1.5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6.1.5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25350)×109/L

序号

原表述

修订后

2篇体检项目及操作规程6.3血生化(第18页)

6

6.3.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肝脏生化检查指标,采用酶法,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检测,可对病毒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预后。

【参考值】  <40 U/L

6.3.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肝脏生化检查指标,采用酶法,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仪检测,可对病毒性肝炎等肝胆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程度、预后。

【参考值】  男:950 U/L,女:740 U/L

7

6.3.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检测方法和意义同ALT

【参考值】  <40 U/L

6.3.3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检测方法和意义同ALT

【参考值】  男:1540 U/L,女:1335 U/L

3篇《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实施细则3关于血液病(第27-29页)

8

3 关于血液病

3 关于血液系统疾病

9

第三条  血液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高于90 gL、女性高于80 gL,合格。

第三条  血液系统疾病,不合格。单纯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高于90 gL、女性高于80 gL,合格。

10

3.1条文解释

……

血液病一般可分为红细胞疾病(主要为各种贫血)、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及恶性细胞浸润所致的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不同疾病又各有其特点。现仅就较常见的一些疾病做简要说明。

3.1条文解释

……

血液系统疾病一般可分为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等,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或恶性细胞浸润所致的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不同疾病又各有其特点。现仅就较常见的一些疾病做简要说明。

11

3.1.1贫血系指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参考值的下限,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减少。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血红蛋白含量成人男性<120 g/L, 女性<110 g/L,即可诊断为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所导致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常见病因有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等。……

4)骨髓病性贫血:是由于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而引起的继发性贫血,其特点为骨痛、骨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血像。常见病因有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及转移癌等。本病一经诊断,即作不合格结论。

5)溶血性贫血:系因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功能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其主要特点为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多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溶血原因可由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缺陷、酶缺陷等红细胞遗传缺陷所致,也可由感染、理化、免疫、代谢等后天因素而引起。根据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者均作不合格结论。

3.1.1贫血系指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参考值的下限,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减少。一般认为,在平原地区,血红蛋白含量成人男性<130 g/L, 女性<115 g/L,即可诊断为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骨髓衰竭所导致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常见病因有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

4)肿瘤性贫血:是由于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或实体瘤浸润骨髓或骨髓增生异常(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所致的贫血。本病一经诊断,即作不合格结论。

5)溶血性贫血:系因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功能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其主要特点为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多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溶血原因可由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缺陷、酶缺陷等红细胞遗传缺陷所致,也可由感染、药物、理化、免疫、代谢等后天因素而引起。根据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者均作不合格结论。

序号

原表述

修订后

12

3.1.3 白细胞疾病包括各类白细胞减少和增多性疾病。

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占绝大多数,当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两者的病因大致相同。……

2)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7.0×109/L[白细胞参考值(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