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3 14:00:13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一年一度的山西省公务员考试又将拉开帷幕,广大考生也开始投入到省考的笔试备考工作中来。当然,在备考中除了要系统学习行测、申论两个基础科目的理论,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考生非常关心一个问题——山西省的省考与国考到底有哪些区别。
第一,招考政策方面的区别:
国考和山西省省考在招考政策方面大的方针是一致的,都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社会招录国家与社会的管理人才,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从报考的条件来说,山西省省考比国考的整体条件相对低一些,在学历要求上,专科学历考生的可选择空间相对较大。以2013年山西省考为例,专科生招考人数为926人,占总招考人数的38.3%。国考和山西省考在招考政策方面的差别还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第二,笔试科目方面的区别:
行测:
山西省考行测与国考行测相比,总体难度有所降低。
单从题量方面来说,山西省考行测考试试卷只有120道题目。以2013年省考行测为例,言语理解35道题、数量关系15道题、判断推理35道题、资料分析15道题、常识判断20道题,共计120道题;而国考则会有135-140道题目。以2014年国考行测为例,言语理解40道题、数量关系15道题、判断推理40道题、资料分析20道题、常识判断20道题,共计135道题。
在能力要求上,国考行测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山西省考行测更加注重考察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申论:
申论,历来是公考生的必争学科,从往年的国考和省考的成绩也会发现,申论成绩高的考生进入面试的概率会非常的大。加之,申论好多内容与面试理论有一定的相通性,而考生在复习时又往往抓不住申论复习的关键,这就使得申论变得很神秘,考生也非常想知道国考申论与山西省考申论的区别,好在备考时得心应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材料选取:首先,就主题而言:国考申论材料的选取,在主题上更加的宏观,所立足的角度比较高。如2014年国考社会心态、2013年国考的文化等;相对于国考来说,山西省省考申论材料主题的选取则更为具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如2013年省考“新时代的工人力量”中的我国及美国、日本、德国的制造业现状,2012年省考“人与动物”关系中的“活熊取胆”、“虐猫”和“屠狗”等事件,我们只要是平时关注新闻都可以接触得到。其中有些事件都是考试前一两个月出现的,如2012年2月初,从事活熊取胆的药企“归真堂”谋求上市,引发了一场“该不该用活熊取胆”的空前争论,这一新闻距2012年4月21日山西省考仅两个月时间,且是新兴事件。其次,就篇幅而言:国考申论材料的长度一般是7000-8000字,对于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山西省省考申论材料的字数一般维持在6000字左右,相对来说考生的阅读压力比较小。
题目设置:国考申论和省考申论有一个共性,这就在于在题型的设定上都会在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和申发论述五个题型之中选取,由于在考察难度以及题量上会有差别,所以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地方。如在题量上,国考申论近两年一改往年四道大题、五道小题的情况,开始出现五道大题的趋势;在题型选取上,也是侧重于出贯彻执行和综合分析题,无形之中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而山西省省考则在近几年的考试中,从题量上来看,一直是保持四道大题的趋势,比较稳定;在题型上归纳概括和提出对策出现频率较高,这两个题型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题型,从而降低了省考申论考试的难度。但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2012年和2013年的山西省省考申论连续两年没有出现贯彻执行题,所以今年这一题型出现的几率会明显增大,各位考生在复习中要作为重点。
半小时问题:最后我们把延长半小时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来和同学们说一下。众所周知,2014年国考申论开始延长了半小时,从2014年国考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各位同学就纷纷猜测考试部门延长这半小时的目的,以及2014年申论考试会有哪些变化。等考完试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家都虚惊一场。然后有同学又开始关心,今年的山西省省考是否也会出现申论考试延长半小时的情况。当然,各位考生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某种程度上国考就是省考的方向标,国考申论考试会有哪些变化和新的趋势也会影响到省考申论。但我们没有必要解读过多,只要是我们弄清楚招考部门延长这半小时的目的,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当初招考部门对国考申论考试延长半小时,更多是希望广大考生能够答完题,因为通过以前的考试就会发现,考生申论分数普遍偏低,这就无法有效测查考生的能力。而申论成绩普遍偏低,又主要是由于考生答不完题,所以基于这一层原因才做出延长半小时的决定。从2014年国考的材料篇幅、题量、和作答字数没有变化这一事实也印证了我们刚才的结论。因此,各位考生在备考中不需要惊慌,按照原有计划踏踏实实复习,等到3月中上旬申论考试大纲出来后,如果真的延长了半小时,我们再调整答题节奏完全没有问题。
第三,最终成绩计算的区别:
国考笔试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为50%,而山西省考笔试成绩一般为60%,这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首先在笔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显得更为重要。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一)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变化
近两年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基本沿用以下考试结构:第一部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二部分为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第三部分为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事件排序);第四部分为常识判断;第五部分为资料分析。
题型变化
虽然历年试题的五大部分基本稳定,但具体到每种题型的内容上却有部分变化。具体来说:
(1)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2002年和2003年都有篇章阅读,而2004~2006年考的全是片段阅读,2007年则考的是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而听力理解只在2004年出现了一次。
(2)数量关系部分,2004年取消了数字推理,但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又重新将其纳入大纲。
(3)判断推理部分,变化较大,图形推理几乎每年都会变换出题方式;机械推理只在2002年B类试卷中出现过;事件排序在2000年和2001年被考查过,2005年再次出现,2006年又再一次被取消;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则用类比推理替换事件排序;2007年和2008年虽然考查的都是类比推理,但类比的题型由一种拓展为三种;演绎推理部分相对固定,名称却有变化,2004年、2007年和2008年称其为逻辑判断,但其考试的性质是相同的,难易程度基本上也是均等的。
逻辑判断例题举例:
①(2007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91题)
读者上网阅读各类网络小说已成为阅读新时尚,“点击率小说”在网络小说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新的出版模式。网络上的作品因为高点击率走红出版,网络写手可以获得版权税。网站因为人气赚取高点击率;出版社因为高点击率和人气判断市场,赢得市场销售业绩,为了获得更高的点击率,有的专业写手甚至根据出版商的要求写书。
根据这段文字,无法推出的是( )。
A.网络阅读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阅读模式
B.点击率小说受到网站和出版商的大力欢迎
C.网络写手必须满足读者需求,作品才会有较高的点击率
D.点击率小说使网络写手、网站与出版社建立起“三赢”的出版模式
解析:这段文字只是说读者上网阅读各类小说已成为阅读新时尚,并没有将网络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模式进行比较,因此,无法推出A项的结论。故选A。
②(2006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第89题)
很多人以为只有抽烟的老人才会得肺癌,但某国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近年来该国肺癌导致的女性死亡人数比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三种癌症加起来还多,而绝大多数的妇女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由此无法推出的是( )。
A.肺癌是导致该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
B.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肺癌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
C.烟草并不是肺癌的唯一致病源,还有很多因素也参与到肺癌的发病过程中
D.肺癌未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不抽烟,不可能得肺癌
解析:题干并未介绍该国人口死亡的各种原因,更未对各种原因造成人口死亡的数量进行对比,因而就不可能知道什么原因是造成该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故选A。
(二)省考与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1.题型和名称不同
有的地方在试卷的结构上不断变化,甚至把中央的五大部分调整为四大部分,称谓更是迥异。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上海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试卷结构依次为:数学能力(含数字推理、数学应用、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图形推理、机械推理、定义判断、分析推理)和常识应用能力。
中央试卷的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在上海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当中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放在数学能力版块中考查。判断推理能力之分析推理与中央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考查的题型和能力一致。
分析推理例题举例
(1)(2004年上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87题)
某保险公司近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的生产效率要高25%。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
以下哪个假设是对以上因果联系最严重的挑战?( )
A.平均来说,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B.舒适的环境比不舒适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C.舒适的工作环境通常是对生产效率高的员工的酬劳
D.在拥挤、不舒适的环境中,同事的压力妨碍员工的工作
解析:A由于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低于生产效率高的员工,因此改善工作环境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人的生产率;同时可知,B、C、D三项的陈述明显是对题干因果关系的加强,而不是挑战。故选A。
(2)(2007年中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90题)
在许多鸟群中,首先发现捕食者的鸟会发出警戒的叫声,于是鸟群散开。有一种理论认为,发出叫声的鸟通过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拯救了同伴,即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
最能直接削弱上述结论的一项是( )。
A.许多鸟群栖息时,会有一些鸟轮流担任警戒,危险来临时发出叫声,以此增加群体的生存机会
B.喊叫的鸟想找到更为安全的位置,但是不敢擅自打破原有的队形,否则捕食者会发现脱离队形的单个鸟
C.危险来临时,喊叫的鸟和同伴相比可能处于更安全的位置,它发出喊叫是为了提醒它的伴侣
D.鸟群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同胞之间有相同的基因,喊叫的鸟虽然有可能牺牲自己,但却可以挽救更多的同胞,从而延续自己的基因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发出叫声的鸟是为了鸟群的利益而自我牺牲,而B项说的是喊叫的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直接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2.难易程度不同
有的考生认为,中央、国家和公务员考试比地方的公务员考试要难得多,所以许多同学认为,复习并参加过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就不用复习地方公务员的知识了。其实,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各地的公务员考试试题难度是根据当地文化教育水平、考生的报考人数等等因素决定的,可以肯定的说,尽管地方与中央考试性质相同,但在其难易程度上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
通过以上分析即可发现国考与省考的差别不是很大,其所要考查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只是个别称谓或细节上略有不同。地方考试也会随着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