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保送资格锐减 疯狂奥赛能否刹车

时间:2013-01-04 12:11: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曾就读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的孔令航获得了今年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不同于其他高中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参加高考,孔令航凭借通过学科竞赛的优异成绩提前拿到了名校的入场券。

  像孔令航这样获得名校保送资格的录取方式在2014年可能就会被废止。

  近日,教育部透露,据2014年新政,省级优秀学生、奥赛省级获奖学生等绝大多数“五大学科竞赛”学生将失去保送资格。一时间,引起社会激烈讨论。

  在某网站发起的“保送生制度,你认为该保留吗”的讨论中,41.5%的网友明确表示其有碍教育公平,应该取消。这条“一步登天”的升学道路再次受到争议。

  保送生制度“走向终点”?

  保送生制度是指由确定的中等学校推荐、保举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经高等学校考核同意,免予他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制度。

  保送生制度实施于1985年,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山东矿业学院等70多所高等学校进行了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招收了近6000名保送生,占当年招生总数的1.2%。

  2001年3月,教育部对保送生工作进一步作出了“压缩规模,严格标准,严格管理”规定,并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保送“门槛”,专门规定只有4类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具有保送生资格,从此,保送生制度便与奥数这一学科竞赛建立了密切关联。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于涵认为,“不能因为保送生制度的公平性受损,就‘一刀切’地否定其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的卓越性所在。”

  他认为,总体来说,高招制度具有二重目标:公平性和卓越性。这两者不能偏废,但在现有的招生环境下,不能要求每种招生制度都做到两者并重,而是有所侧重、互相补充。比如高考,一定是公平优先、至上。而保送生、自主招生制度等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就是要在保证基本公平的前提下,着重体现人才选拔的卓越性。

  “不可否认,在以往推行过程中,保送生制度确实在很多方面触动了其应有的基本公平底线,这既体现在机会的不公平,也体现在程序的不公平。但并不能因为这点,就完全否认保送生制度在高考招生中对于创新拔尖人才选拔、储备作出的贡献。”

  他以清华为例,保送生入校后的表现普遍还是比较突出的。清华启动的“10年生源调查”显示,10年中所招收保送生的平均绩点要比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高出2分,且均达到了“优秀”的标准,而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是“良好”。

  清华电子工程系的数据显示,该系近5年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全是保送生,且保送生人数与其所在班级的整体排名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这是因为保送生在入学前更多地接触了大学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带动班级的学习氛围。“从数据出发,我认为,尽管保送生制度面临着公平性遭受侵蚀的尴尬,但不能因为其公平性受损,就‘一刀切’地否定其卓越性所在。”于涵认为。

  存在暗箱操作空间

  现有改革让保送生名额大幅缩水,但能否真正根除“顽疾”却引发新的讨论。对此,于涵认为,“如果根本性错位不解决,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相关专家认为,保送生制度的公平受损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仔细分析以往的竞赛保送,制度设计上存有很多暗箱操作空间。以省级竞赛来说,大多是由科协、学会等专业团体组织承办,评判权、选择权不在教育主管部门,更不在高校手中。

  这就造成了一种根本性的错位:本应拥有话语权的高校招生变成了一种被动的“收生”,变成了完全的乙方;而发放入门牌照的人却不是这家的主人,无需承担后续的培养责任,公平性、责任感都有待求证。

  而长期施行的保送制度在现实中弊端也开始凸显。

  有关调查显示,家在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保送生”制度直接诱导“奥数热”。“保送生”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的“奥数”考试呈现出“末端异化”的表征,尤其在大中城市里,很多小学生被绑架到“奥数”的战车上。

  一项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8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54.3%的人认为保送生制度本身挺好,但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44.4%的人认为保优已异化为“保权”或“保钱”。

  而从计划招生人数看,2012年,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国科大保送生人数超过新生数的五分之一,一些“超级中学”的保送生更是垄断了北大、清华生源。

  同时,有关人士认为,造成农村生和城市生保送机会不均等的原因,主要在于保送资格条件限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要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鲜有可能出在农村一般中学,只会是省重点高中以及省超级中学。

  “选优”如何不被扭曲和异化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表示,改革的速度和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能推进太快。现在社会各方面对高考改革的看法各不相同,其中很多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事情。深受权利、金钱、人情、面子所累的保送生制度作为对考试制度的一种补充,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有进行全面革新,才能使其功能不被扭曲和异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解决保送生政策的问题,关键在于进一步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大学自主招生中,可设立校正农村生高考公平的地区教育和家庭评价指标,国家可要求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中农村生不得低于某一比例。

  他认为,真正的自主招生,核心在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当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来选择大学时,受教育者必然拥有了知情、参与、监督、评价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要赢得市场竞争,就必须对学生负责,尊重学生权益,同时也必须让招生过程公开、透明。

  “试想,如果北京大学发出100张录取通知书,最终只有40人报到,北大还一心想着怎样搞权势交易,这所学校很快就变为二流了。”

  但他强调,我国当前的自主招生并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按照自主招生的程序设计,每个学生依然只能获得一张录取书,这导致自主招生误入歧途,变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并未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没有促进高校改革。我们应以正确的自主招生认识,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为出发点,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如此,困惑我国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公平的难题,才能逐渐破题。

  于涵也认为,不可否认,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高考招生为主体的“计划高招”体制对高校选才起到了抑制作用,高校离真正的科学选才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这项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既要有合理的期待,也要有充分的理解。

  他表示,高校要树立对自主招生权利的清晰认识,一定要规避因招生“自留地”扩大导致的抢生源、“掐尖”等恶性竞争,要从各自的办学特色、育人理念出发选拔人才,这既是对考生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表示,让孩子学奥数再不好,也比拼爹好。停掉奥数,实际上是关上了没钱没路子、拼不起爹的孩子们升入重点中学的门。

  这场保送生制度的改革争议仍在进行之中……

A man's own good-breeding is his best security against other people's ill manners. 自身教养好是抵制他人无礼的最好保证. Don't tell me how hard you work. Tell me how much you get done. 不必告诉我你多么勤奋,只要告诉我你做了多少事.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