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 18:22:27
1、单选题 调查发现,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这表明海峡曾发生过( )
A.河流改道
B.海陆变迁
C.火山地震
D.外力搬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题干“台湾海峡海底地层含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古代动物遗骨化石”,说明海峡曾经是陆地,现在是海底,可知海峡曾发生过海陆变迁,B正确。河流改道和外力搬运都是外力作用,只会塑造地表形态,不会使地层出现在海底,A、C错。火山地震并不能使地壳下沉到海底,C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壳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分析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福建省略图”
材料二 福建省各种海拔高度范围所占面积的比重表
海 拔 | 200米以下 | 200米~500米 | 500米以上 |
比重(%) | 12% | 52% | 36% |
参考答案:
(1)丘陵、山地、流水(3分)
(2)铁路主要沿河谷地带分布。(福建地形复杂坡度大)河谷地势相对和缓,工程的造价低,难度小。(3分)
(3)沿河和沿海分布(2分) 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运交通条件便利。(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分析,福建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因降水丰富,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
(2)材料一显示图中铁路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形中。河谷地势相对和缓,工程的造价低,难度小。
(3)观察图中城市分布,城市多沿河及沿海分布。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河运及海运条件优越。
考点:城市、交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a和b
B.b和c
C.c和d
D.a和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事象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褶皱和断层?
B.火山喷发?
C.地震?
D.泥石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质构造是指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在地壳运动中,使岩层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岩层发生断裂并错位而形成断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质构造的定义,并结合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①、②、③三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的是 。在地形上,该处为 ,向斜成为这一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属于背斜的是 在地形上,该处为 ,背斜成为这一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④、⑤、⑥三处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的是 ,是在野外判断该类岩石的依据是 ,或有 ;为岩浆岩的 。
(3)促使水循环发生最主要的动力是 。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 循环,该循环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环节是 。下类各组合河流的水,均参与此类水循环的是
①亚马孙河 ②长江 ③黑龙江 ④塔里木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量一般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受其影响,我国北纬40度线上从西向东依次出现的自然带是 — — ,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
(1)①; 山岭(山地); 向斜中心的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③; 山岭(山地); 背斜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向上突起所以成山。
(2)⑥; 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④、⑤。
(3)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海陆间大循环; 地表径流; A。
(4)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森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本题解析:
(1)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该地地表向上隆起,形成山岭;主要是因向斜中心的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③地岩层向下弯曲,为背斜构造;该地地表向上隆起,形成山岭;主要是因为背斜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向上突起所以成山。
(2)④、⑤均位于岩浆通道附近,均为岩浆岩;⑥岩层具有明显层理构造,为沉积岩,除这一特征之外,含有化石也是沉积岩的另一特征。
(3)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是水循环发生的主要动力,图中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在各环节中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是地表径流。塔里木和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指参与陆地内循环,而其余三条河流均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4)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量一般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受其影响,我国北纬40度线上从西向东水分条件依次增加,因此出现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地质作用、水循环、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