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17:47:19
1、单选题 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读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日出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出,则下列
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2.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3.当N地的杆影缩小为点时,M地
A.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E.顺时针、暖流
F.逆时针、寒流
G.逆时针、暖流
H.顺时针、寒流
I.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G.日出方向为东南
白昼时间最长
地方时为10时
参考答案:1. D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题意推知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所以D正确。
2.联系M处的纬度特点及洋流分布模式可判断其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性质为寒流。
3.N地杆影最短,说明此时太阳直射N地,N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且南半球为夏季,故M点此时日出东南。N点所在经线为太阳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N所在经线为150°E。故M点地方时应为14点。
考点:本题考查日照俯视图的判读、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理意义、地方时的计算、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当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或向后拨1秒。我国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基准实验室在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了闰秒调整,出现了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表明
A.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B.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C.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D.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小题2:此次闰秒调整前后一周内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B.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C.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小题3:此次闰秒调整时,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美国中部时间)的高中生可以看到
A.朝霞映湖
B.烈日炎炎
C.夕阳西下
D.星斗满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出现7时59分60秒的特殊现象,说明北京时间为了与全球同步,这一天多用了一秒钟。说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对慢了,A错、B对。根据材料,世界时和原子时是基于地球自转测得的时间,所以只能是自转运动,不会是公转运动,C、D错。
小题2:根据材料,此次调整时间是7月1日,前后一周内即6月23日至7月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北极圈内没有极夜现象,A、B错。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C错、D对。
小题3:由材料可知,此次调整时是北京时间是7月1日7时59分59秒,美国中部时间是西六区时间,可以计算出此时美国中部时间是6月30日17时59分59秒,此时北半球是夏半年,日落在18点后,所以可以看到夕阳西下,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的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至至北极圈之间
B.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
C.南回归线以北、靠近南回归线的地方
D.北回归线以南、靠近北回归线的地方
【小题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本地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 )
A.白昼长度
B.正午太阳高度角
C.大气温度
D.降水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某有两次直射,说明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图中日期,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两次直射都出现在冬至日附近,说明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而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C正确。
【小题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还未到达南回归线,所以南半球虽然昼长大于夜长,但还未达到一年中的昼长最大值,A错误。这一天C处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已经是最大值,B正确。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较多,除直射因素外,还有天气、地形等多种因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C错误。降水量的影响因素也较多,直射点移动可能影响到气压带、风带移动,但还有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影响,也不能确定降水量状况,D错误。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太阳能是人类生活中最经常利用的能源之一,而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据此回答。?
小题1: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
①太阳高度?②地理纬度?③大气厚度?④大气透明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北京时间”不是?(?)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120°E 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下列要素成正比的是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与地理纬度、大气厚度成反比。
小题2:“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指的是116°E的地方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小题2:从2008年12月22日到昆仑站建成期间,福州(?)
A.昼长夜短
B.昼长逐渐增大
C.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较大值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小题1: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小题2:12月22日之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并逐渐向北移,福州位于北半球,则昼短夜长,但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之间变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