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7 08:07:23
1、单选题 读下面自然保护区、宗教名山、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不含六大古都)分布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宗教名山图、古都图、自然保护区图、历史文化名城图
B.历史文化名城图、自然保护区图、古都图、宗教名山图
C.自然保护区图、历史文化名城图、古都图、宗教名山图
D.历史文化名城图、自然保护区图、宗教名山图、古都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无疑,该题强调了在地理教学中形象记忆的重要性。解题的关键是从熟悉的一项入手。如,熟悉六大古都,立即可以发现,第三幅图是古都分布图,正确选项必须在中间两项之中。接下去,发现东北边境的长白山是独特的,那第二幅图必须是自然保护区图。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与广东省边远地区相比,“珠三角”的优势条件主要有(?)
A.劳动力工资低
B.矿产资源丰富
C.科技相对发达
D.地价相对低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广东边远地区较珠三角经济发展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地价低,劳动力工资水平低,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广东边远地区高,科技水平较发达。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说出3项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差异,并任选一项说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8分)
参考答案:饮食:南米北面,气候;行:南船北马,河流(地形);民居:南方墙壁薄,北方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屋顶坡度小),气候(降水,气温);娱乐活动:南方赛龙舟,北方跑旱船,河流(气候)(影响因素从河流、气候、地形三方面解释合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2)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由于地形、气候、河流的差异,导致饮食习惯,交通状况,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北方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体现了其冬季寒冷,降水较少,河流少,地形平坦等特征。南方相反。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M处进入红海后,其吃水深度将变?_________ (大或小),请说明理由。(8分)
(2)①海区在7月份因受图示洋流的影响常出现浓雾,试分析其成因。(8分)
(3)②地附近有一雪峰,试分析近年来其雪线的变化及人为原因。(8分)
(4)图中阴影区域是该地区城镇的主要分布地区,试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12分)
参考答案:
(1)小?红海盐度比M处高,比重大,浮力大,所以船舶吃水深度将变小。(8分)
(2)夏季有寒流经过,近海面气温较低;水汽较多,水汽凝结易形成大雾。(8分)
(3)雪线升高;人类生产生活消费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同时大肆破坏森林,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8分)
(4)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较多;沿海,对外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经济相对发达。(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图为某城市1987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市最有可能是
A.包头
B.沈阳
C.杭州
D.成都
小题2:从1987年至2002年该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长最快和变化幅度最大的分别是
A.耕地和建设用地
B.林地和草地
C.草地和未利用地
D.建设用地和水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根据该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判断为包头。
小题2: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面积增长最快,反映在变化幅度为正数,且变化幅度大;变化幅度最大看变化幅度数值最大,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