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9:32:13
1、单选题 读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题。‘
在动力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轮从A处出发沿所在纬度做环球航行,按顺时针方向速度较快,这是因为
A.气压带的影响
B.风海流的影响
C.季风环流的影响
D.太阳辐射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顺风顺流航行速度加快,逆风逆流航行速度减慢;该图示为南半球,中高纬地区主要是海洋,A点位于南纬30°到60°之间,即位于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带影响,该地形成西风漂流,即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海轮从A处出发沿所在纬度按顺时针方向环球航行,即顺风顺流航行,速度较快,B项正确;气压带的气流主要是上升或下沉,对航行的速度影响不大;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受季风影响,季风主要是丰富与亚洲的南部、东南部、东部地区,该处并未形成季风环流;太阳辐射对航行速度影响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连续三个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示意图(Ⅰ、Ⅱ、Ⅲ各表示一个月),已知该地水平移动的物体向左偏转。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长江流域正值梅花盛开时节
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阶段I,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阶段I,北印度洋海水流向为自东向西
C.阶段Ⅲ,悉尼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阶段Ⅲ,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始进入汛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结合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本题学生根据题目中抓住关键点:该地水平移动的物体向左偏转。此信息意在告诉此地为南半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砖偏向力:南左北右)。结合图中知道,南半球在II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的最小值,判断此时节气为夏至(6月22日左右)。夏至日,靠近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慢,A排除;北半球夏季,而长江梅花的开放季节在冬季,排除C;夏至日,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处于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此时草木枯黄,排除D;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的最大值。故选B。
小题2:上题判断II是6月份,故I、III分别是5月份和7月份。在阶段I(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增大,在夏至日达最大值,北京(120°E,40°N)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不断增大,排除A;在阶段I(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夏季,南亚地区吹夏季风(西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运动方向是夏顺冬逆,此时北印度洋海水流向为自西向东;排除B;D.阶段Ⅲ(7月份),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进入汛期,而不是“开始”。华南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时间是4-5月份;长江流域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时间是6—7月份;华北、东北地区开始进入汛期时间是8—9月份。阶段Ⅲ(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向南移动,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故选C,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地球表面各处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两极点外,处处相等。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0°~23°26′N之间
D.O°~23°26′S之间
小题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D.北半球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赤道和回归线之间。图中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说明此时距直射点最远,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应在O°~23°26′S之间,D对。A、B、C错。
小题2:读图分析,可以判断图中P点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错。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B错。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且在继续加快,C错。北半球各地区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D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
A.①? B.②? A.③? D.④
小题2: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小题3: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
A.12月22 日北极点
B.6月22日北极圈
C.12月22日南极点
D.12月22日南极圈
小题4:图中P表示北京某日情况,则此季节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大风沙暴
B.午后暴雨
C.春旱
D.寒潮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1月初太阳直射纬度在南回归线附近,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60?左右。由图可知选择B项。
小题2: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小于66?34’。所以符合的是C项。
小题3:⑤地昼长24小时发生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约30?左右。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的北极圈太阳高度角接近50度,
正确的是C项。
小题3:⑤地昼长24小时发生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22.5°附近,可能为6月22日北极点,或12月22日南极点。极圈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4:北京位于P点时,太阳高度角70度左右、昼长夜短应是夏季。可能出现天气状况是午后暴雨。
点评:该题有一定难度,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对地理位置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