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6:36:22
1、综合题 读“西北地区沙漠和沙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
(2)由于___________条件的影响,本区草场载畜量和土地生产力都由东向西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距海远?高大山地?青藏高原
(2)水分?递减
本题解析: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距海远加上地形闭塞,因此形成干旱特征。由于西北地区距海远近的不同,水分条件自东向西越来越差,故影响到农牧业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河流为世界上著名的大河,读图写出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某国际环保组织统计,近年来该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反而增大、
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原因。
———————————————————————————————————————————
(3)图示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但其运输量比较小,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图示地区也为全球所关注。请分析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
产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势高,中部地势低平。
(2)森林被大量砍伐,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流人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被抬高,河流泄洪能力下降。
(3)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运输需求小。
(4)主要问题:热带雨林被破坏。产生原因:跨国公司大量砍伐森林,迁移农业也对热带雨林造成了破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 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 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 80年代山丘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千克,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千克左右。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mm~1000mm之间:山地地区大,平原地区小。形成降水峰值的原因:M位于大别山地区,且靠近长江中下游,江淮准静止锋滞留的时间长;山地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
(2)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黏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力下降;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舍沙量增大,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整体呈羽状水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是“我国某省地理简图”,图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河流中下游地区是历史悠久的绿洲农业区,决定绿洲的规模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土壤的肥力
B.地势的高低
C.水源的多少
D.科技的发展
小题2:图中①点表示当前该省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②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
小题1:绿洲是指干旱地区,水源较充足的地区形成绿洲。
小题2:从图中可知,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中,畜牧业和林木业比重太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提高畜牧业和林木业的比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0分):
(1) 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2) 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 ??。
(3) 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共10分)(1)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3分)
(2)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 (1分) 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1分)
(3)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5分)
本题解析:
(1)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2)由B图可知,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主要原因是此季节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3)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水资源的不合理的利用等。解决的措施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