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20:51:20
1、单选题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水循环运动
D.地壳的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食草动物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草原受赤道低压控制,多雨草原茂盛,动物迁往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的草原带受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草原枯黄,动物南迁到南半球。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形成的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选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该图所给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问题1.甲地时间为2.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E.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F.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G.纵波使人左右摇晃
H.横波使人上下颠簸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干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晨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如图所示)。6:00所在经线与甲地
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0,时间差为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可判断甲地时间为9:00。
故选B。
2.地震波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纵波能在固、液体中传播,而横波则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同等介质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所以陆地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而船上的游客只感觉上下颠簸。故选A。
考点:本题组结合地球自转俯视图,考查地方时的计算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点评: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晨昏线。
【知识小结】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1)在同等介质传播时,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在地下(陆地部分)约33km处,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
(3)在地下2 900km处,纵波的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4)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将地球内部划分出两个界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同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5)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知:地壳、地幔和内核由固态物质组成,而外核则为液态。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极地投影图(如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34′。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A.春秋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无法确定
小题2:图示时刻,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重为
A.1/3
B.1/2
C.3/5
D.2/5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度的特征可知该极点是南极点,C点就是晨昏线与南极圈的切点,AC段是昏线,则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所以是12月22日的特征,此时北半球是冬至。选择C项。
小题2:本题考查日界线的问题。日界线有二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另一条是0时的经线。根据题意可知0?经线的时间就是0时,所以新旧二天在全球平分。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南北延伸,如果这条线的东侧是2011年12月31日14:00,请问这条线西侧的时间应该是
A.2011年12月30日14:00
B.2012年12月31日14:00
C.2011年12月31日15:00
D.2012年1月1日14:0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日界线的东侧为西十二区,西侧为东十二区,故日界线西侧的时间较东侧早一天,故12月31日后一天为次年的1月1日。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日界线两侧的时区分布和时间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23°26′
B.30°
C.66°34′
D.6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与黄道面呈66°34"的交角,故黄赤交角始终为23°26"。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黄赤交角的基础知识即可简单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