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20:31:39
1、单选题 读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34-36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A.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B.塔里木河呈环状分布
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
D.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绿洲
小题2: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地势起伏大
D.地质灾害频繁
小题3: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山,山上的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山麓地带有绿洲,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所以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绿洲。
小题2: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水源不足。
小题3: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河流为时令河,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据此回答
小题1: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空间环境的大小
B.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小题2:有关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①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②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可耕地的总数和人均耕地呈继续减少的趋势③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④目前我国人口与环境处在良性循环阶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并且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
小题2:落于土地承载力,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人口与淡水、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用地不断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
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小题2: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可能分布有石灰岩,受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使地表崎岖,峰林广布,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石灰岩空隙大,所以地表水易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滚滚流;该地区土壤多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很薄,土壤贫瘠,故选C。
小题2: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①持续上升,应为石漠化;②先上升后下降,应为环境人口容量;③和④都下降,表示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覆盖率。所以②先上升,表示环境人口容量增加,是因为科技进步,而环境人口容量下降,则是因为资源减少。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