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四)

时间:2017-07-17 19:39: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发展的问题与治理。我国黄土高原因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所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_,该农业生产类型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12分)


参考答案:
(1)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补给量不多。
(2)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3)城市?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发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⑥培育耐旱农作物。


本题解析:
(1)该题主要从河流的补给类型上来分析。M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冰雪消融量主要受气温影响;天旱年份降水少,晴天多,山地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补给量较多;多雨年份降水多,晴天少,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补给量不多。
(2)该何以冰雪消融为主要补给类型,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温度高低不同,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从而形成了有规律的一日一峰现象。
(3)由图形可知:交通运输的主要是连接各个经济据点,所以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该地位于荒漠地带,其农业类型为绿洲农业,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在荒漠地区为了防止生态恶化,进行农业生产时常采用下列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发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⑥培育耐旱农作物。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读图20,回答问题。

(1)②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④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2分)
(1)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4分)
(2)黄土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土地遭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8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侵蚀作用强。
(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④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
点评: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2题。

小题1:从地理环境 整体性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河流发育程度高
B.区域植被地下部分退化,地上部分叶片宽大
C.区域地形平坦,人口密集
D.区域土壤贫脊,呈碱性
小题2: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A.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B.适当开展生态移民
C.加速该区域城市化进程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
小题1:根据当地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风蚀作用而形成,故判断当地为干旱地区,故D项符合。
小题2: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符合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为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
①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②降水集中在夏季?③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
④河流水流速度较快?⑤植被稀少,沙质沉积物多?⑥冬春时节多大风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稍多,降水多时可抑制荒漠化的发展,②项不是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不会影响该地多山地高原的地形特征;河流流速的快慢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与荒漠化无关。所以综合分析,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