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17 18:39: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小题1: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小题2: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
A.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B.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
小题1:区域不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④错误。
小题2: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呼伦湖水系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其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呼伦湖水系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1950—2005年呼伦湖水系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图

(1)呼伦湖水系的河流最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呼伦湖属于________(淡水或咸水)湖,该湖盛产的呼伦贝尔白鱼肉质鲜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简述呼伦湖水系近50年以来农业用地的变化特点及对呼伦湖的水环境影响。(10分)
(4)为了防止呼伦湖水系区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8分)


参考答案:
(1)雨水补给(2分) ?温带草原(2分)
(2)淡水(2分)?①该湖纬度高,温度低,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2分);②工业污染少,水质好(2分)
(3)变化特点:①草地、林地(总体)减少;耕地(持续)增加。
(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
影响:①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或水量减少);②水位季节变化大;③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
(每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4)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退耕还草;③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④加强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⑤节约用水;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每点2分,答对其中四点得8分)


本题解析:
(1)呼伦湖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属于非季风区,按降水量属于半干旱区,但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为主。因位于大兴安岭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植被。
(2)根据材料,水系注入黑龙江,是自流河,所以是淡水。该湖纬度高,温度低,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该地以牧业为主,工业污染少,水质好。所以呼伦贝尔白鱼肉质鲜美。
(3)根据材料二图分析,近年来,呼伦湖水系草地、林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水位下降或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
(4)防止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行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草场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加强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节约用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以上 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以上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中左图是我国部分省区年龄≥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下图中右图表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有(除辽、豫外):?。试分析这些省区老龄化产生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沪、苏、津、粤。(2分)
原因: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4分)
(2)变小(2分)
原因: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1)≥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以上即为老龄化,读图即可。我国老龄化省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见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且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导致人口增长缓解。(2)人口承载状况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故主要通过区域联系影响的实际人口密度的变化和理论承载密度的变化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新疆近40年来的部分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山冰川
面积
雪线
约9500多平方公里,减少22%
年均上升2至6.5米
博斯腾湖
(40年以来)
水位
面积
上升4米多
由88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多平方公里
南疆气候
相对湿度
降水量
平均增加4%一10%
平均增加20.4%
(1)根据有关原理,简述以上变化的形成原因。
(2)以上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增加;(气温升高和湖泊面积的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
(2)有利: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利于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有利。
不利:冰川消融,将导致将来水资源的短缺;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9 为我国西南地区图。

(1)试分析图中①、②两省区种植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2)试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图中③城所在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① 省区(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流谷地;②省区(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只有山间的小盆地,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成为种植业分布的主要地区。
(2)位于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沛,雨热同期(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期长;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农牧灌溉便利;人口、城镇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本题解析:
主要考察区域定位和地形与农业的关系。1为西藏自治区,主要发展河谷农业,2为云贵高原地区,特点喀斯特地貌。3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