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7:13:30
1、单选题 如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甲乙丙丁对应省区是
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
B.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
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
D.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根据甲以牧草地为主,判断为内蒙古;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还有一定的牧草地;黑龙江符合;丙耕地比重最高,且水面面积大,说明有湖泊面积大;江苏符合;丁以林地、耕地为主,还有一定的园地;北京符合。选项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混合农业在我国没有分布。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混合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世界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类型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因素
B、人口数量
C、城市因素
D、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B地区农业发展引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
C.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该地热量相对充足
D.相比D地,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2、图中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
[? ]
A.水利设施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
D.干旱少雨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每年11月中旬,新疆伊犁牧民冬季转场进入高峰。2013年11月中旬,央视启动了最大规模的新疆牧民转场直播报道行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关于①②两地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为夏牧场
B.①②两地均为冬牧场
C.①为冬牧场,②为夏牧场
D.①为夏牧场,②为冬牧场
小题2:PQ 一线植被及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胡杨林由P-Q,密度变小
B.胡杨林由P-Q,密度变大
C.橄榄林由P-Q,密度变大
D.荒漠由P-Q,密度没有变化
小题3:该区域的区域优势不包括
A.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瓜果品质好
B.资源丰富,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基地
C.劳动力丰富,加工业发达
D.与多国接壤,边境贸易发达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影响两地牧场放牧季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①地海拔高,适合夏季放牧,②海拔低,位于天山山麓地带,适合冬季放牧。故选D。
小题2:此地气候干燥,适宜生长胡杨林,而由P-Q离河流越远,水源条件越差,树木的密度越小;而橄榄林适宜生长在热量条件充足的地区。故选A。
小题3:该地多晴朗天气,云量少,光照强,日温差大,瓜果品质好;该区域油气资源丰富,成为我国西部能源基地;该区域邻国较多,边境贸易发达;而该区域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加工业落后。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