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6:57:02
1、单选题 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纬度
C.热量
D.海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即可,题文中提到的是东西差异,其自然带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甲地
①南坡为阳坡②北坡为阳坡③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④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4.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E.南坡为向阳坡
F.北坡为向阳坡
G.南坡为迎风坡
H.北坡为迎风坡
I.①②
G.①②③
① ③④
②③④
大气环流的影响
暖流的影响
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形的影响
参考答案:1. D
2. D
3. C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2.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由于北坡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针叶林带,而南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少,故缺少森林带。
3.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4.安第斯山南端西侧为迎风坡,西风带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西侧形成地形雨,故西侧形成温带森林;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沙漠带。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基本特征:利用山麓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判断该地区的纬度位置。对于此类题学生还要掌握:
1.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
2.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1、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2、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少。?迎风坡雪线低。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至②至③至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填空)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
? 原因是________。(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字母_______的变化。(A、①②③④,B、③⑤⑥);
?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选择下面的字母填空:A、太阳辐射? B、地势高低? C、距海远近)
参考答案:(1)热量;A
(2)A;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自然带中,河流径流量无明显变化的是
[? ]
A、热带雨林带,亚热带长绿硬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大陆西岸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30-31题。
小题1:该山南坡的自然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A.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南坡相对高度大,垂直温差大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
小题2: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它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B.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该山南坡的自然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南坡相对高度大,垂直温差大。
小题2:雪线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降水。雪线的分布南坡低于北坡,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