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6 01:41:27
1、单选题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做题。1..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单位:℃)2..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3..南极大陆周围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4..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单位:℃)
A.–15℃,–25℃
B.–15℃,–35℃
C.–35℃,–25℃
D.–35℃,–45℃
E.地形
F.洋流
G.太阳辐射
H.大气环流
I.2 ~ 3月
G.8 ~ 9月
11 ~ 12月
6 ~ 7月
30 < T < 50
50 < T < 70
50 < T < 60
40 < T < 60
参考答案:1. C
2. C
3. B
4. D
本题解析:1.本题以南极洲的等温线为切入口,考查了南极洲的相关知识。1.根据数值的变化规律,只有C的数据符合相邻两条等值线是在一个等差距内的。
2.2.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或纬度位置。
3.3.冰盖面积最大应该为南极最冷的时候,为B。
4.4.②地的温度范围为-15<T<-5,③地的温度范围-65<T<-55,故求的答案为D。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读某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若要在岛上从甲地到乙地修建铁路。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条较合理的线路。用图例“”画在图上。(2分)
(2)丙地比乙地降水量??(多或少),原因是??(2分)
(3)甲、乙两个港口筑港条件较好的是?,理由是?(2分)
(4)图中丁处地形为???;A河上有瀑布分布,其顶端海拔高度范围是?(2分)
(5)有关于B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2分)
A. 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小
B. 不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C. 该河干流全程长度约为300千米
D. 该河所在的岛屿位于西半球
(6)根据该岛的自然条件,适合在该岛发展的经济部门有?(双选)(2分)
A.生态旅游? B.小麦种植业? C.畜牧业? D.电子工业
参考答案:
(1)见下图(2分)
(2)多?丙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2分)
(3)乙?地处海湾且海岸线曲折风浪小(2分)
(4)盆地(洼地) 500 ≤H<800(2分)
(5)AB(2分)
(6)AC(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等高线及城市区位图,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有两条虚线,其中哪一条可能是河流,将其连成实线,并用箭头标出河流的流向。
(2)图中A 、B、C、D、E几点中哪点适合建自来水厂? 点。
理由是:
(3)哪一点适合建钢铁厂? 点。
理由是:
(4)依据图所示,高级住宅区可能在城市的 部,而低级住宅区可能在 部。简单说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图中分布不同的理由
参考答案:(1)B附近虚线为河流,流向自北向南(2分,只画河流不标方向或只标方向不画河流概不非分)
(2)B 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质好 (2分)
(3)D 接近原料(铁矿)、燃料(煤),靠近交通干线,与当地的风向垂直的郊外(任写两点即可,3分)
(4)东 西 ;(2分)
城市的东部是文化区,是高地,环境质量好,高级住宅区往往会与之相联系;城市的西部是工业区,是低地,低级住宅区往往会与之相联系。 (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A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单位:m)和图B、图C地形剖面图(单位:m),AB和CD为两条剖面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 )
A.图B为图A中剖面线AB的剖面图
B.③在图A中剖面线CD上
C.②和④即图A中的O点
D.站在③点看不到①点
【小题2】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250米时,图A范围内将出现( )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
【小题3】图A中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 ( )
A.250米
B.300米
C.349米
D.350米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等高线示意图分析,沿CD剖面线,两条线的交点位于O,O两侧的等高线凸向高值,说明两侧的地势较低,应为山谷,则O处地势较高,对于图中的②点,沿BA剖面线的走势,交点两侧较高,均为250米以上,则交点处较低,对应图C中的④点,因此②和④即图A中的O点,选C。
【小题2】从等高线示意图分析,海拔250米以下的区域将被淹没,形成水带,而高于250米的地方将出露形成岛屿,图中高于250米的地方有两处,故选B。
【小题3】图A中,高等距为50米,图中最高点位于东北方向高度为350-400米,图中最低点位于北方为50-100米,交叉相减,相对高度为250-350米,因此可取得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349米。选C。
考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N处与甲处的高差为H,那么H值的可能范围为( )
A.10<H<30
B.30<H<50
C.20<H<30
D.40<H<50
【小题2】分别站在P、M、N、甲处的四人,最可能相互可见的是( )
A.M与P
B.M与N
C.N与甲
D.P与N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处位于陡崖底部,其海拔高度介于40到50米之间,N处等高线闭合,此处海拔高度符合“大于大值或小于小值”的规律,因此,其海拔高度介于60到70米之间,故两地高差介于10到30米之间。
【小题2】M点高于P点,互相可见;从P处向西南方向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山脊,阻挡了M、N两点之间的视线;甲位于陡崖底部,不能看见N点;P、N两点位于山脊两侧,相互不可见。
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