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6 00:33:10
1、单选题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280千米,是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因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法老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隧道尽头法老的塑像上。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小题2】如果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那么拉姆西斯二世选定的登基日期最有可能为( )
A.4月22日
B.8月21日
C.10月21日
D.11月23日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2月21日,北半球是冬半年,日出东南方向,所以隧道口朝向为东南,A对。
【小题2】如果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那么拉姆西斯二世选定的登基日期应是日出方向相同,时间仍是冬半年,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即在冬至日前约2个月,最可能是10月21日,C对。
考点:日出日落方向,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小题2】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小题3】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
A.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前一天为极夜,则之后首日,昼长极短(接近极夜),故日出接近正午12时;利用11°56’E时间为12时,计算北京时间约为19时
【小题2】当地接近极夜,故日出、日落都接近12时,而黄河站正午太阳方位为正南;故
选C项。
【小题3】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为3月21日之前的10多天,故前一年开始出现极夜的时间应为9月23题之后的10多天,即选B项。
考点:该题考查日出日落和极昼极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日期中,湖南白昼最长的是( )
A.6月1日
B.12月22日
C.8月1日
D.7月1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半球昼长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故选项中7月1日最接近于6月22日,故昼长最长。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地球运动一些基本解题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
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
【小题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
【小题3】西昌之所以被选为发射场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纬度较低
C.地形复杂
D.人烟稀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发射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2日1:30,国际标准时间即中时区区时比东八区区时晚8小时,为1日17时30分。
【小题2】发射时间一般选择晴天,四个选项中只有高压控制可能出现晴天,结合此时的季节(冬季)可判断出D正确。
【小题3】卫星发射场一般选择在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大,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空气能见度较好、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人口相对较少的地方,西昌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
考点:本题考察时间计算、天气系统、线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河南省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值。(大或小)(3分)
(2)A、B、C、N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为0的是 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2分)
(3)L线是 (晨或昏)线,A点地方时为 时。再过三个月,A地昼长为小时。(3分)
(4)如果C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那么太阳直射点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与北京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4分)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1分)
(6)D点的地方时是,昼长小时(2分)
参考答案:
(1)6 22 大
(2)N A
(3)晨 6 12
(4)(23°26′N,30°E) 18 150°W向东到180°
(5)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4 16
本题解析:
(1)从光照图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日期是6月22日,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
(2)极点的角速度、线速度都为0。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四点中纬度最低的是A。
(3)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跨过L线,由黑夜进入白天,所以为晨线;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A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4)太阳直射点位于B所在的经线与北回归线的交点处,如果C点所在经线经度为0°,则B所在的经线为30°E,那么B的坐标为(23°26?N,30°E),已知30°E地方时为12点,120°E的地方时为18点。0点所在的经线位于150°W,那么180°向东至150°W之间为旧的一天,那么与北京同一天的范围就是剩下的部分,150°W向东到180°。
(5)直射纬度是23°26′N,所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30°E地方时为12点,D为90°W,地方时为4点,恰好位于晨线上,说明是4点日出,则昼长为16小时。
考点:地方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