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17:08:31
1、单选题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有明确的边界
C.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小题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雨热同期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四季分明
D.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所以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体现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区域资源,但不是扩大各区域间的差异。四区域综合了气温降水植被等要素划分的;不具有明确的界线;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期;乙区域全年降水稀少;丙区域为热带,有明显的干湿季;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全年流量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之所以称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元凶,是因为
A.水土流失加快流水速度
B.水土流失导致洪峰提前到来
C.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抬高
D.水土流失导致堤防崩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水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加剧洪灾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R181
小题2: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资源到F是资源的开发,生产活动给人类提供产品;人类对产品消费后再排放环境。选择B项。
小题2:E过程是从环境中开采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全球21世纪议程发表于
[? ]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甲图)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图(乙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图中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不合理的措施是2.下列叙述属于乙图中A环节的是3.甲、乙两图都能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B.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C.采取措施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
D.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和法制观念
E.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
F.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
G.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
H.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
I.整体性规律
G.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A合理。修梯田,打坝淤地,也能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B合理。人们水土保持的意识和观念的强化,有利于水土保持目标的实现,D合理 。保持③自然要素的稳定,可以使河流中泥沙含量减少,与①处水土流失无关,不会保护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C不合理,选择C。
2.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土壤,乙图中的A环节,反映的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高温多雨的环境中,有机质被分解的快,最后形成的土壤,是一种黏性的低产土壤,C对。A环节反映的是土壤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气候特征,A错。植被破坏严重与气候无关,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最终导致荒漠化,B错。A环节不能表现出河水数量多少,流量大小,D错。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它要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甲乙两图中都能体现出环境的整体特征。A对。两图中没有经纬度变化,也没有反映山地的垂直变化,所以B、C、D 错。
考点:环境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