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0 22:32:23
1、单选题 该图是沿6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3~24题。
小题1:图中表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图中各地形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结合图示剖面图的经纬度分布,判断为亚欧大陆北部小题1:结合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判断,①表示东欧平原;②表示西西伯利亚平原;③表示中西伯利亚高原;④表示东西伯利亚山地。
小题2:俄罗斯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即①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也带动了饲料成本上升后中国猪肉价格的暴涨和持续高位运行。
材料一?计本年度中国饲料玉米需求将达到1.05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美国玉米的期末库存为4255万吨,算上期初库存2901万吨,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
材料二?图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
材料三:图是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6分)。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差异较大。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2分)。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源条件
D.机械化水平
E.市场条件??? F.生产方式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6分)。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地形区位: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气候区位:都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在地形区位上是都分布在广阔的平原上;气候区位上是都分布在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中国的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所以产量差异巨大。所以本题选择DF选项。
(3)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是玉米生产过剩,库存大量增加;石油不断升价,能源危机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玉米深加工水平的提高。
(4)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畜牧业发展迅速,饲料需求量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所以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判断下题。
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
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峡是
A.土耳其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甲海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括。土耳其海峡连接黑海和地中海,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马六甲海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
点评:知识性内容,容易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四国1997—1999年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 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① | 176950 | 0.67 |
② | 51885 | 2.68 |
③ | 95467 | 0.08 |
④ | 297319 | 0.30 |
世界 | 13379680 | 0.24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 ①是美国,③是中国。中国的地形特征是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小。选择C项。
小题2: ③国为中国,④国为印度,两者都是亚洲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足;两国都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