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1 23:52:32
1、综合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8分)
经国家防总批准,2010年6月19日9时至7月7日24时,黄河防总实施了第10次黄河调水调沙。2002-2009年,黄河防总已连续实施了九次调水调沙,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1 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 880立方米每秒。实践证明,调水调沙已经成为处理黄河泥沙、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选在( )
A.春旱严重时 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 D.冬季枯水期
(3)黄河流域内能源十分丰富,调水调沙河段最为丰富的能源为( )
A.地热、煤炭资源 B.水能
C.太阳能资源 D.石油资源
(4)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1)A (2)B (3)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携带到大海。
(2)调水调沙的最好时间应该是每年的饿夏汛来临之前,可以腾空水库,增加汛期是水库蓄水能力,缓解下游地区的洪峰压力,减轻洪涝灾害。
(3)调水调沙河段最为丰富的能源为石油资源。我国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太阳能主要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4)调水调沙,下游地区水量增多,会加强对河道的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下游地区泥沙增多,在河口地区形成新的淤积地,同时湿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增加,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大,生物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下游地区水沙增多,导致沿海地区受海洋侵蚀减弱,扭转了海岸线后退的局面。
(5)黄河治理要根据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要总体把握整个河段的统一规划与治理;在黄河中游地区要退耕还林,建水土保持林,减少泥沙来量;下游地区要加固大坝,清理河道;治理黄河水污染和沿海地区污染;可以见水利枢纽,调节水量等。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河流——黄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浙江省普陀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是我国5A级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驰誉中外。“金刚宝石”(如图)就是其中之一,这里“飞来石”如天外来客。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金刚宝石”来自于
A.冰川漂砾
B.花岗岩风化
C.天外来客(陨石)
D.火山喷发
小题2:普陀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碰撞一火山喷发
B.多雨多雾一气候温凉
C.海上仙山一地广人稀
D.山青水秀一常绿林广布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从材料中了解到普陀山的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图中“金刚宝石”也主要是因为花岗岩受外风的风化侵蚀而成。
小题2: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过程必然先有沉积岩,然后岩浆侵入,后受内力作用,隆起抬升,再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而非火山喷发;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地处东南沿海,人口稠密;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和转化关系判断,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为冷凝作用;岩浆岩和变质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故判断②为外力作用;沉积岩和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及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判断其地质作用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试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做一些简要分析。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方向力的作用,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
(3)在地貌上,甲结构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背斜??向斜??断层
(2)南北??挤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图,“沿16°纬线某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处自然带名称为________,简述该地这种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小题2:B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_______,该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属________地带性分布规律。简述该地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小题3:目前,C、D两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的是________,E处海盆中有可能找到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是________矿。
小题4:某人从A处先向南后向北沿海岸线一直走到B处,沿途依次经过的自然带(除A、B处以外)如下,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写序号)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参考答案:小题1:热带荒漠带
在沿海呈狭长分布。
形成原因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A位于南美洲西岸,故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下形成的热带荒漠景观,其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和沿岸洋流分布分析。
小题2:图示B位于巴西东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和沿岸暖流,故降水丰富而形成,属于非地带性因素。
小题3:C位于西部安第斯山脉,故为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而D为巴西高原,为古老久经侵蚀的高原。海盆中的典型矿产资源是深海锰结核。
小题4:A处为热带荒漠带,向南依次经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之后在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经过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热带草原带。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