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7:19:03
1、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是?????,日期为?????????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 B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的昼长为??????小时。
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长一年中最??????(填“长”或“短”)。
参考答案:夏至;6月22日;23°26′N(或“北纬23°26′”、“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光照图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上,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南极圈有极夜现象。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均等。根据自转方向有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北半球昼达一年最大值。北回归线一般中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影子最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俯视图中,虚线是晨昏线,实线为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点的地方时是
A.6点
B.10点
C.14点
D.22点
小题2:此时,最可能的是
A.我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台风侵扰
C.地中海沿岸正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
D.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
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判读。小题1:结合图示P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而北极星高度为68°,即当地纬度为68°N。且能观测到北极星说明P点位于夜半球,即图示68°N以北出现极夜,故太阳直射点位于22°S,图示P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图示AB经度差为60°,则AP经度差30°,结合北极地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A点时间较P点晚2个小时。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我国大陆较同纬度海洋温度低,故向低纬地区凸出,A正确。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B错误。地中海沿岸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误。此时北极出现极夜,不利于科考,D错误。
点评:本题结合局部晨昏线和区域自然环境,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9分)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
C.∠FON
D.∠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参考答案:
(1)C??
(2)北温带?
(3)出现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中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OE?或∠FON应为黄赤交角。
第(2)题考查五带划分,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ST与EF间为北温带。
第(3)题则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
第(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35°N和35°S,南北极圈纬度变为55°S和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范围则缩小。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中的地轴、赤道面、黄道面的分布判断黄赤交角,并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即可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1.关于图示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关于图中P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3.与图示区域沼泽地形成,关系不大的是
A.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河流含沙量小,有凌汛现象产生
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脊
D.气候干旱,植被叶片退化成针状
E.开垦耕地首先需要改造的是地形条件
F.农业生产二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为春小麦
G.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家庭农场经营为主
H.该区域的发展需要退耕还沼
I.气候
G.水系
土壤
植被
参考答案:1. B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
1.A项图示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说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错误;B项,图示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故河流含沙量较小,且由于所在纬度较高,河流有冰期,且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可能出现凌汛正确。C项东北黑土肥沃;错误;D项图示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错误。故选B项。
2.图示P位于三江平原,A项该地区开垦根据主要是排水改造水分条件;错误;B项东北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错误;C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实施国营农场;错误。D项为了保护三江平原的湿地,故应退耕还湿正确。
3.该地区沼泽影响的原因与气候的关系:气温低,蒸发弱;而降水较多;与水系的关系:河网稠密,地表水多;与土壤的关系:地下冻土广布,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0~22题。
小题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小题2:该日可能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小题3: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小题1:根据正午北京时间计算经度。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白昼时间为10小时,正午北京时间为11:40,而该地地方时为12:00,则该地经度为125°E。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该日昼短夜长,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且较为接近南回归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该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拉普拉塔河进入丰水期;印度河进入枯水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