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8 06:08:59
1、单选题 我们生活的星球被称为地球,是因为???????????????????????????????(??)
A.陆地面积占绝大部分
B.从古至今一直这样称呼
C.人类生活在陆地上
D.没有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海陆分布。我们生活的星球被称为地球,是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其实地球上大部分的面积为海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4-12河谷中的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C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前景最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图中有明显的断裂面,并且发生位移下沉,而沉积物是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2.日本大地震时,航行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该海域附近的轮船(不考虑风浪对船的影响)会感觉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E.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F.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G.只有上下颠簸
H.只有左右摇晃
I.青藏高原
G.东北平原
太平洋
四川盆地
参考答案:1. D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由固态的岩石组成,不会是岩浆来源,B错。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也没有熔融状态的岩浆存在,A错。地震、火山活动是岩石圈中的岩层发生断裂、措动,不会涉及到地核部分。C错。软流层与岩石圈相接,岩石圈出现裂缝,导致软流层的熔融态的物质涌出,形成火山。所以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层,D对。
2.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向外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所以在轮船上只能感到上下颠簸,不会感到左右摇晃。C对。A、B、D错。
3.地壳是指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在陆地部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33千米。在大洋中,大洋地壳比较薄,平均约6千米。所以陆地上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厚度也就越大,选项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所以A对。B、C、D错。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地壳厚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8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D地属于 构造,分析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
(2)A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 (地形),喜马拉雅山、泰山、阿尔卑斯山的构造与A相似的是 。B处往往形成 地貌,如我国的 。
(3)C、D两处适宜修建隧道的是 处,适合找油气的是 处。
参考答案:(1)背斜(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其地势中低周高,为谷地,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2)图示A处岩层断裂,中间岩层向上滑,故判断为地垒;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貌,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属于褶皱山脉,而泰山属于块状山。图示B处中间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判断的一般规律和构造地貌的成因分析,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