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1:37:00
1、单选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预定于10月31日变轨奔向月球。“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低空探测迈向深空探测新阶段。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嫦娥一号”在升空过程中( )
A.所穿越大气温度变化过程是:降-升-降
B.所穿越大气温度越来越低
C.在平流层穿越电离层
D.与空气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小题2】“嫦娥一号”去月球,必须具有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使火箭具有最大的推力,火箭发射应选择的地点与方向是( )
①较高纬度 ②较低纬度 ③向东发射 ④向西发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嫦娥一号升空过程中,先穿越对流层,之后是平流层,最后是高层大气。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后降低。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随高度升高,摩擦力越来越小。
【小题2】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初速度越大;向东发射,可以顺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和卫星发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 完成问题。
小题1: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小题2: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的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的变化随黑子数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 。
小题2: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为三大金锁链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故 选B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影响;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基本条件,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与相邻行星比较,地球具备生命存在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是1971~2013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PAR的空间分布与气温分布大致相同
B.只考虑PAR值,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甲地
C.青藏高原地区农作物单产高与其PAR高有关
D.我国PAR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分布完全相反
参考答案:【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乙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天空云量少,光合有效辐射值高。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云雾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乙地PAR值高于甲地,D对。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纬度、植被、地势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小题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大致与纬线平等,与PAR的空间分布不同,A错。只考虑PAR值,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青藏地区,B错。青藏高原地区农作物单产高与其PAR高有关,C对。我国PAR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分布有相关性,但不是完全相反,D错。
考点:我国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是 ( )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火星、金星
D.水星、木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正确理解地球的“左邻右舍”,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根据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金星,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