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1-15 11:4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反映了某市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该市

A.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B.1990年以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C.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
D.1950~1980年间城市发展非常迅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下水位与城市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图示可看出地下水位与城市面积变化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道路硬化占用大量土地削弱水下渗环节,同时城市中生产、生活活动消耗大量水资源也加剧了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相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间接考查城市化的影响相关知识。城市建设干扰、破坏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地下水得不到充分补充进一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但是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的更新速度,则会导致资源性缺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附近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四渔场中成因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的是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②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范围
F.在②③⑤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降温增湿明显
G.在⑤洋流强弱变化的影响下,可能会引起“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
H.⑥⑦洋流交汇处对海轮航行有利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由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乙渔场是纽芬兰渔场是由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交汇形成的;丙渔场是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形成的渔场;丁渔场是北海渔场是由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选C正确。
2.洋流能加快海洋污染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A错;②洋流是千岛寒流,③是拉降布拉多寒流,⑤是秘鲁寒流,寒流流经地区减温减湿,B错;⑤是秘鲁寒流,其变强时,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降温,“拉尼娜”现象发生;其变弱时,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升温,会引起“厄尔尼诺”现象,C正确;⑥⑦ 分属不同性质的洋流,交汇时,对海轮航行不利,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8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个村庄,降水较多的是    ,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    。(2分)
(2)甲河流主要靠          补给,乙河流主要靠          补给。(2分)
(3)甲、乙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    ,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    。(2分)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乙处发育成河,主要是因为岩石破碎、易受       。(2分)


参考答案:(1)A、B
(2)降水;地下水
(3)甲;甲<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A村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B两个村庄,降水较多的是A。B地海拔较高,所以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B。
(2)甲河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甲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乙河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根据图中含水层的分布判断,乙河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3)甲河所临山坡坡度大,降水多,侵蚀强,水土流失多。乙所临山坡坡度小,降水少,水土流失少。所以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甲。甲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乙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水量稳定。所以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甲。
(4)读图,乙处岩层发生明显措动和位移,所以乙处的地质构造是断层。乙处发育成河,主要是因为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考点:降雨类型及原因,河流补给类型,外力作用及主要外力,地质构造类型。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城市建设深刻地改变了大自然的水循环过程。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
【小题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
A.地质灾害
B.洪涝灾害
C.风沙侵袭
D.焚风效应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北京土地覆盖不透水层面积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最大。因此雨水下渗困难,大气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和蒸发,C正确。
【小题2】产生强降水时,会因地表径流量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受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限制,北京雨涝多发。B正确。
考点: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所在地区属于??????????????????????????????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结合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①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
②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③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字母???????????????。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
④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等传统习惯。


参考答案:(1)干旱半干旱?
(2)250?
(3)①海陆


本题解析:本题联系现实问题考查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有关知识,要注意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的十个省级行政区。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