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1:39:57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R河流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R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2.图中种植业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源头到P点河段有凌汛现象
C.P点到Q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D.Q点到河口河段水能最丰富
E.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F.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G.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H.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赤道附近,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位于热带。图中等高线数值表明,本区的海拔并不高,不会有高山永久冰雪融水补给河水,A错。这里的纬度低,是热带地区,没有结冰现象,不可能有凌汛,B错。从P点到Q点河段流经草原、荒漠区,降水少,沿岸种植业发展用水量大,所以河流水量逐渐减少,C对。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Q点到河口河水很少穿越等高线,基本沿200米等高线流动,落差并不大,水能不会太丰富。D错。
2.图中种植业区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的过度地带,降水少,蒸发量大,发展种植业时不合理的灌溉,很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面积开垦草地可能导致土壤荒漠化、沙化,A对。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引起土地酸化,可能发生土壤盐碱化,B错。种植业区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水土流失少,C错。同理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小题2: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小题1:有蒸腾作用的是生物圈,符合的是乙;丙处有径流可以判断为岩石圈;丙处径流最终汇入河流或海洋,丁为水圈;乙、丙、丁都可以蒸发形成水汽到大气圈,甲为大气圈。符合的是A。
小题2: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④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符合的是D。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A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 M 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M 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 月
B.4 月
C.6月
D.10 月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图B显示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而该河是北半球的河流,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河流应侵蚀右岸,所以剖面图应是曲流段,甲、丁都不是曲流段;乙右岸是凸岸,堆积作用为主,左岸是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丙左岸是凸岸,堆积作用为主,右岸是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乙符合剖面图示。选B正确。
【小题2】M湖流入大于流出是5-9月,11月-次年3月是流出大于流入;M湖蓄水是在5-9月间,到10月水位达最大。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河流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通过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34~35题。
小题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S线代表地球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若该图为南半球的大洋环流,S线代表纬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参考答案:小题1:A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和洋流。小题1:若为海陆间水循环,则H表示海洋,③海洋水汽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①表示降雨;G表示陆地,②表示径流,故A项正确。
小题2:若为南半球大洋环流,则④表示南赤道暖流,②表示西风漂流。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每种粒径的泥沙各深度都有分布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
小题2:下列对河流
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
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B.流域降水量状况
C.流域植被覆盖率
D.流域地势高低
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