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1:28:07
1、单选题 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
A、植被和气候
B、气候和地形
C、地貌和水文
D、土壤和植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处,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处,为什么?
(2)分别写出甲城与重庆的城市地域形态类型,说明两城市有哪些相同的城市区位条件?
(3)乙所在的狭长地形区是________,有人建议将图中河流水引来此处灌溉,此方案虽有不少好处,但也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你认为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
(4)丙处附近是________铁路,该铁路线布局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丙沙漠为流动沙漠,可采取什么措施防止附近铁路被沙漠覆盖?
(5)丁处为我国著名的________湖,其水量________月最大(1月或7月)。列举两种该湖所在省区丰富的能源资源: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处;b处为祁连山区,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比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某地区200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平均预期寿命81岁。下图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起步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小题2:下列有关该地区21世纪以来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产值出现负增长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
C.第三产业占主导
D.以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小题3: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读图,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超过50﹪,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发展迅速,C对。农业阶段是第一产业,工业化起步阶段所占比重低,A、B错。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大,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D错。
小题2:读图可以看到,21世纪以来,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但不代表产值是负增长,农业的产值要养活地球上日益增加的人口,产值只会增加,A错。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稳中有降,B错。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一半,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C对。以技术密集型为主,高科技占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不占主要地位。D错。
小题3: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A正确。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是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特征,B错误。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C正确。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D正确。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多选题 有关松嫩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雨热同期,海洋性较强
B.温暖季节短,降水集中在夏季
C.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D.长白山阻挡了冷空气,冬季较温暖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据乌鲁木齐市气象站观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区大气降水总体以弱碱性为主,但有逐渐酸化的趋势,其中冬半年酸化更明显,降水的年平均PH值以-O.048的速率每年递减。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总体以弱碱性为主的成因叙述中,最可信的是
A.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碱性尘埃
B.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碱性气体
C.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大气中盐碱尘埃较多
D.冬季受到来自西伯利亚气流影响,通过大气运动输入大量碱性物质
小题2: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有逐渐酸化的趋势,其中冬半年酸化更为明显的原因是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冬季风力小?③冬季降水量少?④气温低,对流运动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小题1:降水呈弱碱性,则主要从大气中碱性物质的来源分析,新疆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盐碱化严重,故选C项。
小题2:降水逐渐酸化反映酸雨,则主要从酸性气体的来源分析,且冬季降水量少,酸性气体不断积累,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