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1:18:14
1、单选题 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肉眼能看到的只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肉眼才能看到。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大气的分层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①代表的是(????)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小题2:岩石圈位于(????)
A.①的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小题3:当一次地震发生时,有关图中E、F两字母所代表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E地震波会使水面上的船只左右摇晃
B.F地震波首先到达地表,引起地物上下颠簸
C.F地震波会使水面上的船只左右摇晃
D.E地震波到达地表较迟,引起地物上下颠簸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小题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选C项。
小题3:根据图示E的传播速度较F慢,故判断E表示横波,F表示纵波,由于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故地震发生时纵波首先到达地面,先感觉上下震动,后感觉左右摇晃;而水面上的船只会上下震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该图为某月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过M点(在赤道上)与经线斜交的弧线是晨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M点的地方时是6时
B.M点的地方时是18时
C..M点正午太阳高度将不断增加
D..M点正午太阳高度将不断降低
E.北京盛行偏南风
F.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G.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H.北极科考进入高潮期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结合图示M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且图示亚洲大陆上形成高压,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北极地区应出现极夜,故判断M点以东为昼半球,故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
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判读和世界地理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即可结合晨昏线分布和世界区域自然环境概况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理论上,为获得更多光照,我国越往北方,楼房的间距越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不同地区楼房的间距问题就是日影长短问题,日影越长,为了避免楼房的遮阳,楼房的间距应当越大。正午太阳高度影响日影长短,即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楼房的间距越大;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越往北方,纬度越高,楼房的间距越大,故判断为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俯视图中,虚线是晨昏线,实线为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24—25题。
小题1:A点的地方时是
A.6点
B.10点
C.14点
D.22点
小题2:此时,最可能的是
A.我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台风侵扰
C.地中海沿岸正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
D.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根据P点为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确定P点地方时可能为0:00或12:00。根据PC为晨线,P地可以观测到北极星,P地位于北半球,则P点地方时为12:00,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则PA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A点地方时为10:00。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上题判断,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2°S附近,北半球为冬季,则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