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1:06:43
1、单选题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1:阶段I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源状况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草场分布
小题2:发展到阶段Ⅱ以后,乙、丙两地区的牛奶完全由甲地区输入,其主要原因是
①乙、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造成地价上涨
②甲地区的牛奶生产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乙、丙两地气候变化导致草场退化和牛奶产量降低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阶段Ⅰ,甲、乙、丙三个地区都建有牛奶生产基地,且都供应本区域内的城市,故主要是受市场因素影响。
小题2:发展到阶段Ⅱ,乙、丙两地的牛奶生产基地消失,甲地区的牛奶生产基地扩大,甲、乙、丙三个地区消费的牛奶均由甲地区的基地供应,是受①③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解答本题还需明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是不断变化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小题2: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
A.耕地面积广大
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
D.劳动力素质高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服装设计属于高技术产业。正确答案选B。
小题2:美国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生产,使其在原料供给中受益。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业指向型和区域专业化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甲、乙、丙三幅图是不同年份向日本出口电子产品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三图按年份先后顺序排列为:丙乙甲
B.美国取代了东亚和东南亚,成为日本电子产品的最大供应基地
C.日本电子产品供应地区的变化,体现了经济的全球化
D.丙图中向日本出口电子产品比重最大的地区是新加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往日本出口的电子产品最初主要来自于美国,逐渐转向东南亚和中国内陆。主要目的是为力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过程应为乙甲丙;日本电子产品供应地区的变化,体现了经济的全球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德国的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国外港口运来的优质煤炭
B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C便于获得充足的水源供应
D接近广阔的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德国的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发生了3次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期开始,钢铁工业多转向靠近大煤矿区
B.鲁尔区钢铁工业——中国的鞍钢——宝钢的区位选择大致反映这一变化
C.在早期的煤炭炼钢时代,钢铁企业多靠近大铁矿区
D.二战后,钢铁企业多集中在内陆布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早期的煤炭炼钢时代,钢铁企业多靠近大煤矿区,20世纪初期开始,钢铁工业多转向靠近大铁矿区,二战后,钢铁企业多集中在沿海布局。鲁尔区钢铁工业——中国的鞍钢——宝钢的区位选择大致反映这一变化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等知识点,难度较小,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所学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