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1:02:04
1、单选题 读图1,AB直线距离为R(R为地球半径),此时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据此回答6~7题。
6.若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则A处所处的纬度是(???)
A.66°34′N?????? B.23°26′N???
C.0°??????????????? D.60°N
7.此时(???)
A.北极圈极昼范围正在扩大??????????
B.南极圈极夜范围正在扩大
C.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
参考答案:6.D? 7.C
本题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根据题意A、B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的直径,据γ=Rcosφ,因为AB=2γ=R,故φ=60°,故第6题选D;因为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故时间为7月初,所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且由北回归线正向南移动,故第7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图回答(14分)
(1)此时为???????(节气)日(北半球)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A地地处五带中的??????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季。
(3)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 ?,这一天中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
(4)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东、西)偏,后向??????(东、西)偏。
(5)这一天杭州(约1200E、30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次日以后3个月内,杭州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2分)。
(6)AB线正处于???(晨、昏)线上。A点的昼长为???小时,A点的日出时间是???时。
参考答案:每空1分,共14分
(1)冬至日????? 23.50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刻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5°S )。
第(2)题,A地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地处五带中的北温带,北半球为冬季,则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夏季。
第(3)题,因为A点在晨昏线上,故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00,由于B点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太阳又直射南回归线,故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0。
第(4)题,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动物体的影响。某物体从A点向正南作水平运动,先是向西偏,越过赤道后向东偏。
第(5)题,这一天杭州(约1200E、30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是:H=900-(30o-23.50)=36.50 ?,次日以后3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至赤道,故杭州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第(6)题,AB线正由白昼进入黑夜,处于昏线上。由图可知,A点14点日落,故A点昼长为(14-12)*2=4小时,又因为(12-日出)*2=昼长=4小时,故A点的日出时间是10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涉及的考点有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热量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判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点,试题综合性强,学生只要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技巧就不难作答。
【知识小结】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冬至日A、B、C、D四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3题:
小题1:关于这四个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正好位于北极圈上
B.B地此时昼夜平分
C.C地的纬度是53°26’S
D.D地一年中白昼时间长于黑夜
小题2:四地中,可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的有:
A.A、B? B.B、C? C.C、D? D.B、D
小题3:此日过后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地球公转速度减慢
C.长春将昼长夜短
D.长春的昼将变短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略小题1:读图可知,A地24小时白昼,应正好位于南极圈上。B地此时12小时白昼,昼夜平分。C地的白昼短于12小时,应位于北半球。D位于南极点,因公转速度影响,一年黑夜约186天,白昼约179天,故选B。
小题2:根据四地纬度判断,选择B。
小题3:此日过后,太阳靠近近日点,公转加快,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三年后的6月7日~8日,应是大家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大家严守纪律,刻苦学习。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最接近在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第一天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时,已近12点,此时的光照图是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小题1:高考时为每年的6月初,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判断为丙位置。
小题2:6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甲错误;乙图表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错误;北京时间为1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12时,故丙图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该表,判断问题:
| 城市 | 纬度 | 经度 | 一年中最大昼长 |
| 海口 | 20°02′N | 110°20′E | 13时13分 |
| 昆明 | 25°02′N | 102°43′E | 13时34分 |
| 成都 | 30°40′N | 104°04′E | 13时58分 |
| 北京 | 39°57′N | 116°19′E | 14时51分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四地均位于北半球,故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达到昼长最大,故夏至日四地的昼长达最长。
小题2: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23.5°N),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计算可判断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小题3: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日出时间都为当地的6点,故越往东日出越早,结合四地的经度位置可知。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抓住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