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1:00:25
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远郊区甚至是郊区以外的农村和小城镇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伴随着城市文化和产业的外移,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3分)
(2)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分)
(3)由材料2中图甲和图乙信息,描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2分)
参考答案:(8分)
(1)英国 美国 日本(答对期中两个得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第(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 美国。
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在提高。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出。
第(4)题,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但城市发展不合理。
点评:本题考查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退;且逆城市化过程的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的人口迁移,只是居住地的变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米而设计的。据此回答下面1—3题。

[???? ]
[???? ]
[???? ]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我国四城市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 )
A.交通、政治、河流、旅游
B.地形、交通、宗教、河流
C.矿产、交通、政治、宗教
D.政治、矿产、河流、宗教
小题2:四城市所在地形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①城是风力沉积作用
B.②城是流水侵蚀作用
C.③城是断层下陷
D.④城是冰川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小题1:依次是大同、石家庄、合肥、拉萨,其对应的是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依次是矿产、交通、政治和宗教。
小题2:大同是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是河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59~60题。
小题1: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交通通达度低
B.环境质量差
C.地租昂贵
D.服务设施差
小题2:R3?区域主要属于(???)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绿化区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小题1:R1区域位于市中心,主要是中心商务区,地价高,故住宅区少。
小题2:R3区域人口数量最多,故为住宅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世界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
④城市生活水平提高?⑤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②⑤为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