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54:28
1、单选题 2010年冬季北京超越了2004年12月16日的10年最晚降雪记录,成为10年来最晚降雪的冬季。如果实施人工增雪,直接干预的是水循环中的
A.地下径流
B.下渗
C.地表径流
D.降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实施人工增雪,直接干预的是水循环中的是降水。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关于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
B.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径流量最大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径流量最大
D.河水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根据降水特点,降水最多的季节,径流量最大。不是所有的气候都在夏季降水最多。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岩土在外力作用下会形成泥沙。一定流域内到达其出口断面处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据此并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低,年产沙量越大
B.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年产沙量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少
C.图中产沙量最大地区是因为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变率大,易出现较强降水
D.湿润地区流域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显著,产沙量最大
小题2:据图并结合相关知识,我国下列河流中年产沙量最大的是
A.渭河
B.闽江
C.红水河
D.嫩江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从题图上看知,在荒漠、灌木植被和年降水量250mm左右的情况下,年产沙量最大,总体上年产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无负相关关系,A项错误。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年产沙量小于湿润半湿润地区,B项错误。产沙量最大的是在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小题2:图中年产沙量最大位于年降水量250mm左右,属于半干旱地区,我国渭河符合。闽江、红水河位于湿润地区,嫩江位于半湿润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左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图。下图右显示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过程,可见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类时间差逐年变大,这最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B.随经济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
D.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类时间差逐年变大”反映河流流域内对河流的径流量的调节能力增强。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涵养水源,降雨时使河流达最高水位时间滞后,并且减小水位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变化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及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处 (能or不能)勘探到石油,原因是 。该处地貌的成因是 。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 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有 ; 。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
(3)图中N处 (适合or不适合)修筑公路,理由是 。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沿岸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 ,其对沿岸的气候的影响是 。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 季时通过 风(填风向)将大量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雨。
参考答案:(1)不能(2分) 该地为向斜,不利于储存油气(2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M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不利于储存油气,不能勘探到石油。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2)图中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通过该循环,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同时该循环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之一。①处岩石为岩浆喷发所形成,属岩浆岩,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石不断被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沉积岩。
(3)图中N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现象,形成断层构造,大型工程的实施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因此此处不适合修筑公路。
(4)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将太平洋上的水汽不断输送到我国陆地而形成降雨。
考点:地质构造及其应用、水循环、洋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