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52:29
1、综合题 读“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天山的基带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
(2)图中A、B两坡,向阳坡是______坡,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水分条件较好的是______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坡水分条件较好
???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温带荒漠
(2)A;同一种自然带,A坡的分布高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1年2月20日~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海陆位置
2.灌溉气象等级的分布规律与下列何种地域分异规律相近
[?????]
A.由赤道向两极
B.由沿海向内陆
C.山地垂直
D.非地带性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1)~(3)题。
(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2)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3)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参考答案:
A
A
A
本题解析:
新疆属于非季风区,但天山北坡处于冬季风上风向,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丙处位于盆地中,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为荒漠。
甲、乙、丙自然带属于山地两坡差异,属于非地带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沿20°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16—18题。
小题1:造成A—F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洋流
小题2:G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小题3:关于K、R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低
B.船由K地向东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
C.船由R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
D.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A—F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小题2:G为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小题3:K为地中海,R为波罗的海,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高;船由K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6分)。
(1)A、B、C三处河床剖面图位于上游的是___????;位于下游的是___??????;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____???????处。(6分)。
(2)该河位于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产生的环境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A? B? C
(2)北 河流的南岸(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尤其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力更强,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建坝要考虑地基、水能多少。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则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A处断层构造地质不稳,不适宜建坝。
第(2)题,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影响的结果。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第(3)题,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一般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河流含沙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机率和损失程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考查知识点较为全面,思维量大,这也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