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48:51
1、填空题 读亚洲季风环流图,回答问题。(6分)
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 西北风??寒冷干燥(6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中风向判断,甲为冬季季风环流,乙为夏季季风环流;2月为冬季,与甲图符合,此时陆地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根据图示可知风向为西北;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所以寒冷干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臭氧吸收紫外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多云的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强,故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不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错误;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属于削弱作用,白天多云,大气的反射作用强,气温不高,属于削弱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吸收作用属于削弱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难度较低,本题还可结合保温作用的实例,如人造烟幕防霜冻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小题1:关于甲地半球位置及近地面气压高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小题2:造成乙地出现降水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小题1:由1 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温线分布北侧温度低、南侧温度高可以推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而1 000百帕的等压面高度分布在近地面,且甲地等压线向高空弯曲,由此可以判断近地面气压较高,因此A项正确。
小题2:从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来看,乙地温度降低,因此最有可能是冷锋天气影响;不会是气旋或者反气旋,因为该处等压线不闭合;暖锋影响气温会升高;因此本题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
B.ac
C.bd
D.bc
小题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图中b为太阳辐射,a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c为大气辐射。与“温室效应”有关的是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小题2:全球升温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作物产量,长期内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因此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小题。
| 月份 项目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风力≥8 级的日数(天)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 A.1~3月 | B.3~5月 |
| C.7~9月 | D.10~12月 |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白昼时间长 |
| C.大气中云量较小 | D.地面温度较高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小题1:扬沙天气的产生,除了与地表植被的覆盖率有关外,还与大风天气有关。一般来说,植被状况较差且大风日数多的时期易出现扬沙天气。由表中信息可知,该地3~5月大风日数多,易出现扬沙天气。
小题2:5月份和7月份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相差不大,但由于该地5月份降水远少于7月份,故5月份大气中云量较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