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37:18
1、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具有世界意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
小题2: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与中国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最大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小题3:在A地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图中经过A城的铁路线是____________铁路,城市A以____________工业最为著名,分析此地发展该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答出4点就可)
小题4:海南岛西侧盐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题1:水稻种植业
小题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两区域都位于我国南方,是重要的水稻种植区。
小题2:文昌位于海南,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时获得较大的初速度。
小题3:A为攀枝花,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是其城市兴起的主要因素。附近有成昆铁路经过,为其进口煤炭,发展钢铁工业提供运输条件。此外。市场广阔也是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小题4:由于海南岛地形中高周低,所以西侧地势平坦;同时位于太平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利于海盐的晒制。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西气东输的起止点是( )
A.准噶尔盆地—长江三角洲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三角洲
C.准嘴尔盆地—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珠江三角洲
小题2: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
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小题3: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问题
小题4:A, B所在地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题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西气东输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长三角的上海。
小题2:结合图示西气东输自西向东经过了A省区的塔里木盆地、F省区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G省区所在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南部,没有经过。
小题3:注意“对西部的好处”,西气东输主要利用西部的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A正确,带动电子工业发展错误,B错误;西气东输不能提供大量劳动力,C错误;西气东输主要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D错误。
小题4:图示A位于新疆内陆,故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B位于长三角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调用课本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36分)读下面我国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要分析A城主导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5分)
⑵西气东输管道从武威到郑州段为什么不走直线,而向靖边一带凸出?若沿图中虚线修建,与现有路线相比,有何优势?(8分)
⑶近年来,B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其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人为原因。(6分)
⑷山西是能源大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6分)
⑸简要分析C城附近地区成为重要农业区的主要自然条件。(6分)
⑹指出图中D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参考答案:⑴主导工业是钢铁;(1分)包兰、京包铁路交会于此,交通便利;
本题解析:(1)从图可知,A地有丰富的煤矿,附近还有铁矿,可以发展钢铁工业,而且包兰、京包铁路交会于此,交通便利,黄河提供水源,国家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
(2)西气东输管道从武威到郑州段不走直线,而向靖边一带凸出的原因是靖边一带天然气资源丰富,可为西气东输提供补充气源和调峰气源,有利于西气东输管道安全稳定供气,若沿图中虚线修建,经过渭河平原,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而且沿途经过我国一些重要城镇,接近消费市场。
(3)B地区煤矿丰富,受开矿、居民点建设、交通的发展和人们不合理灌溉的影响,其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呈点状、线状分布;面积小而分散,邻近城镇或工矿开发区。
(4)山西是能源大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可以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有利于减轻山西往外运煤的交通压力,由于电能的输送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5)C城位于河流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河谷沿岸地带较平坦;受河流的冲积,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有河水灌溉水源。
(6)D城市为兰州,其城市地域形态为条带式,原因是位于黄河谷地中,受地形的影响,其发展被迫沿河流两岸向东西延伸,形成条带式格局。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 ? | 年输沙量(103 m3) | 占入湖总沙量(%) |
| 长江来沙 | 1.094 | 82.0 |
| 四水来沙 | 0.241 | 18.0 |
| 入湖总沙量 | 1.335 | 100 |
| 出湖总沙量 | 0.351 | 26.3 |
| 湖内沉积量 | 0.984 | 73.7 |
| 年份 | 湖泊面积(km2) | 容积(亿m3) |
| 1949年 | 4 350 | 293 |
| 1954年 | 3 915 | 268 |
| 1958年 | 3 141 | 228 |
| 1971年 | 2 820 | 188 |
| 1977年 | 2 740 | 178 |
| 1984年 | 2 691 | 174 |
| 1995年 | 2 625 | 167 |
| 1997年 | 2 145 | 150 |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通过两个表格,分析地理变化的原因。小题1:根据表2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演变可以看出洞庭湖面积和容积都在减小。由表1洞庭湖年输沙量可以看出湖内沉积量远高于出湖总沙量,占到73.7%,所以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的原因是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可以加快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所以B项正确。
小题2:对于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问题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长江下游植树造林与中游的洞庭湖面积减小没有关联,且四水来沙量较小(长江中游地区),所以针对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小的原因重点应该是退耕还湖和疏浚河道。D项正确
1、长江中游湖泊变化的形成因素。2、维护洞庭湖面积的措施
点评: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变化的原因,湖泊面积减少主要由于泥沙的淤积和直接对湖区的围垦。区域问题的治理措施要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反映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1~4题。
? 
1、下列四图中,能反映当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乙地区地理特征无关的是
[???? ]
A、天山牧场
B、风蚀城堡
C、矿产资源
D、居民点呈带状和点状分布
3、位于丙图地区边缘的山脉是①阴山山脉②太行山脉③大兴安岭④秦岭山脉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丁图所在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是
[???? ]
A、青稞和瓜果
B、小麦和甜菜
C、杂粮和棉花
D、水稻和甜菜
参考答案:1、A
2、C
3、D
4、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