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34:58
1、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w河为海河的支流,经多次修整已成“人工河”,其自净能力几乎为零,水质极差;因闸、坝多而使干流在枯水期流动性极差,几乎成湖泊。为改善水质,W河在三个河段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下图为W河干支流2009年至2010年的COD(化学耗氧量)观测数据,COD数值越高,则水质越差。
指出图中建有污水处理厂的三个河段。为了改善W河水质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三个河段:马坊桥至沙子营河段;沙子营至辛保闸河段;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COD数值越高,则水质越差。观察试题插图,马坊桥至至沙子营河段和沙子营至辛保闸河段COD逐渐降低,水质升高,可判断有污水处理厂。同样方法可找出清河厂至奥体北门河段也有污水处理厂。
改善W河水质采取的措施可以借鉴天然水体的净化原理:
由图中可以看出,首先考虑从污染源头治理,减少污染物的进入,已污染水域可以采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等措施。物理净化中,比较容易采取的措施是稀释,也就是跨流域引水稀释。其他物理净化措施和化学净化措施可以通过新建污水处理厂来解决。除此之外,利用生物措施也可以减轻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是世界上酸雨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0~12题。
小题1:我国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城市是??????????(???)
A.沈阳
B.长沙
C.乌鲁木齐
D.合肥
小题2:我国酸雨为硫酸型,以下解释最合理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消耗石油最多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SO2排放量大的国家
C.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中多含硫酸
D.我国是森林破坏非常严重的国家
小题3: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3.我国大规模人口迁移
A.2010年5月1日零时
B.2010年9月1日零时
C.2010年10月1日零时
D.2010年11月1日零时
E.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F.自然资源短缺
G.人才素质高
H.生态移民较多
I.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G.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将在11月1日零时到来。从11月1日开始,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造成了人才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30. 根据资料完成问题。(10分)
资料一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据有关报道和研究表明,赤潮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
资料二
![]() |

参考答案:(1)1980——2000年广东沿海有两次赤潮高峰,第一次发
本题解析:(1)1980—2000年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情况是1980——2000年广东沿海有两次赤潮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1992年,第二次发生在1998年—2000年;不同海域发生赤潮的频率(或次数)有明显的差异,粤中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海域。
(2)沿海赤潮的发生频率因素有由于粤中沿海地区工业较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远大于粤西、粤东沿海,所以赤潮的发生频率高
(3)赤潮发生时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是。排入的废水中含大量的营养物质N、P使藻类大量繁殖,分解耗氧,鱼类因缺氧窒息而死;藻类分泌毒素使鱼中毒死亡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1-2题。
1.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
A.大豆、高粱秸秆??? B.水稻、小麦秸秆? C.林木的枯枝落叶??? D.甜菜、棉花秸秆
2.利用秸秆发电的好处,正确的是(?????)
①改善能源结构?②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情况?③增加农业有机肥?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1.B
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