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10:31:42
1、综合题 读下边光照图,回答:(10分)
(1)A地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点钟,昼长_______小时。
(2)当A地是星期四 8点钟时,B地是星期___?的 ___ 点钟,
(3)此日是 ???月???日前后,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方跨 ????个时区。
(4)此刻D地的日影朝向 _______ 方,C地的日影朝向 ________?方。
(5)有一架飞机从B地途径C地飞往D时,飞行方向有何变化? ______
参考答案:
(1)3?? 18
(2)三??? 14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东经、西经的标注位置,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图示区为南极俯视图。南极点及附近地区有极昼现象。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晨线、昏线位置,根据0°经线过昏线与赤道交点,可知0°经线的时间是18点。根据图中的等份间隔,一份是45°,相差3个小时,不难得出A地日出时刻是3点。(也可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点,分析出A地日出时刻。)?然后,根据昼长计算方法,(用12点减去日出时间,然后乘以2即为昼长时间)可以算出A昼长为18小时。
(2)当A地是星期四 8点钟时,B地在A地东面,从图中等份可以看到相差6小时,向东要加6小时,即B地时间是14点。但是一定要注意从A向东到B点中间越过了日界线(与0度经线相对的是180度经线),日期要减一天,所以B地是星期三 的 14点。
(3)图中没有画虚线,只能考虑是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日期在冬至日前后,所以是12月22日。 读图可以看到,图中180°经线此时是6点,进而分析出90°E即东6区是0点,北京时间是120°E,在这个范围内,所以与北京同一日期的时区是从东6区到东12区,共有7个。
(4)读图,可以计算出此刻D地时间是15时,这一天太阳直射D所在纬线,下午时太阳位于正西,日影朝正东。 C所在经线此时是正午12点,C位于直射点正南方向,太阳位于C点正北面,日影朝向正南。
(5)根据经纬网判断,C在B的东南方向,D在C的东北方向,所以飞行方向由东南→东北。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则错误的是
A太阳、月亮西升东落
B位于同一纬度的成都要比杭州日出时间早
C地球将会变的两极鼓,赤道扁?????
D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则太阳、月亮西升东落;位于同一纬度的成都要比杭州日出时间早;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地球自转方向的改变不会改变地球的形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B.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
C.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故①即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黄赤交角。
小题2: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差异。而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形成偏向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注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低纬度某地某日(晴天)一建筑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图中代表北墙的是(????)
A.①墙
B.②墙
C.③墙
D.④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容易区别①墙在上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故判断为东墙;②墙在下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故判断为西墙;该日该地区的日照时间大于12小时,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夏半年北半球低纬地区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故判断日出和日落附近的较短时间,北墙有一定的太阳辐射,故④为北墙。由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故南墙的太阳辐射强度并不大,③为南墙。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四个墙面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时间差异,并能结合日照时数判断季节,进而利用夏半年的太阳周日运行轨道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⑴如图所示,Q点为晨昏圈与70°N的切点。图示时刻,Q点的地方时为????????点(2分)
⑵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2分)
⑷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M地昼长为?????????。(4分)
⑸Q地位于M的????????????????方向。(2分)
(6)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趾点(70°S,60°E)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分)
参考答案:(1)12:00?(2)C (3)自20°S往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可知70°N 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120°W 为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则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70°N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的纬线20°S, 即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较长,纽约的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为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葱茏,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较低位置;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直射点纬度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 (4)该日,Q 地刚好出现极夜,Q 地夜长大于P 地夜,M 地昼长为14 小时; 本卷第12 页(共17 页) (5)根据两图中经纬度值可知Q 地位于M 的东北方向; (6)Q 地对趾点的坐标是(70°S,60°E),刚好出现极昼现象,正午太阳高度为40°=(90° -50°),0 时太阳高度为0°
本题难度:一般